[发明专利]网络设备的自适应限速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90752.0 | 申请日: | 2018-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舒洋;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Q11/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王维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设备 自适应 限速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的自适应限速方法及其系统,涉及互联网接入设备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义N组特征值结构体。根据数据包进入CPU的总速率,确定数据包需要限速,还是需要进入数据包的学习归类。计算每个数据包与N组特征值结构体组成的N+1个特征值结构体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将相似度最高的两个特征值结构体归为一类。继续确定数据包需要继续进行数据包的学习归类,还是需要限速,若需要限速,根据每一类数据包进入CPU的平均速率在全部种类的数据包进入CPU的总速率所占的比例,分配限速速率,并根据限速速率对相应类型的数据包进行限速。本发明能根据当前网络环境,自动学习数据包类型和速率,当需要限速时,根据学习到的信息进行限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接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设备的自适应限速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接入设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使终端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硬件设备。PONONU(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就是一种常用的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接入设备。
PON ONU最常用的应用场景是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直接到家庭),一般具有1-4个以太网接口和一个PON接口。主要功能是转发终端用户访问互联网的上下行数据。
ONU设备在实现时通常采用CPU加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的方案,数据包到达后首先会由CPU处理,通过软件协议栈转发,在这个过程中将转发规则记录下来,并配置到NP的加速表中。随后到达的数据包将直接匹配NP中的规则,由处理速度更快的NP转发。从上述工作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数据转发过程非常依赖CPU的处理,在正常使用时因为转发数据都是有规律的TCP/UD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流,可以在学习转发规则后通过NP转发,所以要CPU处理的数据量不大,但当网络环境发生异常时,或者遇到恶意攻击时,会有大量数据包进入CPU,这时可能导致CPU占用率过高,无法处理所有的数据包,其上运行的其他进程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防止进入CPU数量过多导致整个软件系统受到影响,需要对进入的数据包进行限速。通常的限速基于令牌桶限速机制:
1、根据设定的总限速速率,令牌以一定的速率放入桶中;
2、每个令牌允许接收一个包,每接收一个包,就要从桶中删除一个令牌;
3、如果桶中没有足够的令牌,这个包就会被丢弃;
4、桶有特定的容量,如果桶已经满了,新加入的令牌就会被丢弃。因此,在任何时候,接收的最大突发数据量与桶的大小成比例。令牌桶允许突发,但是不能超过限制。
令牌桶方法实现起来简单,但会不加区分的限制所有数据包,这样用户正常访问的数据包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一种常见的改进方法是根据数据包协议类型设定不同的限速速率,这样不同种类的数据包之间不会互相干扰,但同种数据之间的影响仍然存在。比如如果限制了广播包速率,那么在网络中发生广播风暴时,用户正常的ARP(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学习,肯定会被影响。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预先设定不同数据包类型的限速速率,如果要修改也只能通过人工来设定,缺乏对实际环境的应变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自适应限速方法,其能根据当前网络环境,自动学习数据包类型和速率,当需要限速时,根据学习到的信息进行限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网络设备的自适应限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0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