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0408.3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姜淑娟;芦岩;白占海;江兴堂;侯杰;张益智;董昊旻;李锋;苏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10 | 分类号: | F16H59/10;F16H59/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转轴 电子换挡器 换挡轴 电路板组件 换挡杆组件 自动挡车 电动车 换挡杆 上壳体 下壳体 永磁铁 壳体 信号传递部件 垂直固定 定位凸起 定位准确 霍尔开关 同一轴线 同轴固定 压紧固定 轴向定位 转轴径向 转轴两端 集成度 定位槽 外圆周 限位槽 竖直 轴端 匹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主要由上壳体、下壳体、电路板组件以及换挡杆组件组成,换挡杆组件由换挡杆、换挡转轴和永磁铁组成,所述换挡杆与换挡转轴相互垂直固定,所述永磁铁同轴固定在换挡转轴的轴端,并与电路板组件上的霍尔开关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换挡转轴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下壳体上设有定位槽,二者通过换挡轴限位槽匹配安装实现换挡转轴的轴向定位,所述换挡转轴两端通过换挡轴座安装在下壳体上,实现换挡转轴径向定位,所述换挡轴座顶部通过带有限位筋的上壳体压紧固定在下壳体上,进而实现竖直方向上定位。本发明所述电子换挡器结构集成度高且信号传递部件定位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底盘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换挡作为车辆底盘传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已由传统的机械换挡逐渐演变为电子换挡,所谓的机械换挡是指:通过操纵机械换挡器拉动机械拉索,进而带动变速箱切换档位来实现换挡的过程;而电子换挡是指:通过电子换档器检测驾驶员的操作动作,将驾驶员的驾驶意图以电子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主控控制器(包括自动挡车辆变速箱的TCU或者电动车的HCU),再由主控控制器统一决策,驱动换档执行机构,进而切换挡位来实现换挡的过程。
电子换挡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大众的认可而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是因为电子换挡系统既释放了车辆驾驶舱的空间,有助于整车轻量化,又为整车智能控制提供了必要条件,产品科技感得到很好的体现。
电子换挡器是电子换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件,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换挡过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而现有的电子换挡器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现有的电子换挡器机械布置不够精巧、紧凑,导致现有的电子换挡器外形尺寸,尤其是沿车辆行驶方向的X向尺寸偏大。
2、现有的电子换挡器中换档杆组件的定位方式不好,导致电子换档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
3、现有的电子换挡器在NVH方面考虑不够全面,降噪措施较少甚至没有,导致换挡过程中的噪音较大。
因此,如何通过更好的机械设计,使电子换挡器的外形尺寸更小、信号传递部件定位更精准、换档噪音更小将是现阶段及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在将现有设计模块化的同时兼顾模块化设计的可拓展性,使电子换挡器的设计可向纵深发展,也已成为业界的共同目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其结构集成度高且信号传递部件定位准确。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电动车及传统自动挡车的电子换挡器,主要由下壳体1、上壳体2、电路板组件18以及换挡杆组件组成,换挡杆组件由换挡杆4、换挡转轴5和永磁铁6组成,所述换挡杆4与换挡转轴5相互垂直固定,所述永磁铁6同轴固定在换挡转轴5的轴端,并与电路板组件18上的霍尔开关19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换挡转轴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20,下壳体2上设有定位槽,二者相匹配,实现换挡转轴5的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在换挡转轴5的定位凸起20与下壳体2的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换挡轴限位槽8,所述定位凸起20嵌置在换挡轴限位槽8内,且定位凸起20与换挡轴限位槽8的内侧端面沿换挡转轴5的轴向过盈配合,所述换挡轴限位槽8底部通过卡爪固定在下壳体2的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20嵌置在换挡轴限位槽8内,且定位凸起20的顶部与换挡轴限位槽8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且在所述间隙内存有润滑脂。
更进一步地,所述换挡轴限位槽8为耐磨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换挡转轴5为塑料材质;所述换挡杆4、换挡转轴5和永磁铁6之间通过注塑或粘接的方式固连成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0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挡集成块、换挡机构及车辆
- 下一篇:具有DCT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换挡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