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7680.6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6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都韶婷;卢琪;吴蔡楠;徐茜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污染 土壤 植物 修复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吧哈伊姆新鞘氨醇菌提高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拟南芥种植于Zn污染土壤中,在拟南芥生长过程中,定期向所述Zn污染土壤中接种吧哈伊姆新鞘氨醇菌(Novosphingobium barchaimii)菌液。在Zn污染土壤拟南芥生长过程中,采用本方法能显著促进拟南芥对土壤内Zn的吸收与积累。可使Zn污染土壤中拟南芥体内Zn含量明显增加41‑106%,Zn的单株积累量提高100‑250%。大幅缩短中轻度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时间,使该地区的植物修复技术更具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吧哈伊姆新鞘氨醇菌提高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大幅排放、农用化学物质的大规模使用,大量重金属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最终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峻。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土壤重金属锌(Zn)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已达0.9%。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超标点位分别占了0.75%、0.08%、0.05%和0.02%。土壤Zn含量的超标,会引起植物体积累过量的Zn,不仅引起农作物品质下降,更因食物链的迁移作用严重威胁人类机体健康。例如,如人体长期摄取过量Zn会影响脑发育,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患病风险。因此,土壤Zn污染的治理备受关注。
传统Zn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如工程措施法(客土、换土等)虽然可有效的处理污染土壤,但是工程量大且费用较高;化学修复法(添加改良剂、淋洗等)虽然周期短,但是该方法不仅容易破坏土壤微团聚体结构,引起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沉淀和淋失,更有可能引入二次污染。近年来,兴起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原位、经济、绿色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该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治理效率低下。例如,Li等(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189(12):176-183)的研究发现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能显著降低酸性土壤(含Zn476mg/kg)与碱性土壤(含Zn 1308mg/kg)中重金属Zn的含量。但以“中国土壤环境标准”农业土壤标准衡量,该研究中酸性与碱性土壤中的Zn含量分别需1.2年和18.2年才能达标。由此可见,超积累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方式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超级累植物的富集能力已成为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