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叶珊瑚苷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6571.2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薛宏宇;牛蕾;连显会;苗诗雨;王宁;刘勇;姜丽丽;刘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29/00;A61P25/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桃叶珊瑚苷 炎症因子释放 抗炎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本化学结构 抗炎症作用 抗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 毒副作用 神经炎症 数据建立 细胞炎症 应用 恶化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桃叶珊瑚苷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应用,桃叶珊瑚苷能抑制BV2细胞炎症从而控制神经炎症恶化,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数据建立在AU对多种细胞系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本发明的数据以AU的基本化学结构为理论依据,AU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为研究其抗炎症作用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桃叶珊瑚苷在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应用,桃叶珊瑚苷能抑制BV2细胞炎症从而控制神经炎症恶化,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桃叶珊瑚苷(AU)是一种分子量仅为346.33的水溶性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又名珊瑚木苷,化学名β-D-吡喃葡萄糖苷,分子式为C5H22O9,易溶于水,不溶于氯仿、乙醚、石油醚等。其广泛存在于车前科、杜仲科、马鞭草科、玄参科、山茱萸科等植物中。多年的研究发现,桃叶珊瑚苷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骨关节炎、护肝解毒、保肝护肝、抗肿瘤作用。它能促进干细胞再生,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其苷元及有效多聚体是一种抗菌素。近年来,桃叶珊瑚苷的抗炎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桃叶珊瑚苷可以显著抑制TNF-ɑ引发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肪因子,主要包括PAL-1、IL-6、MCP-1,其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来实现的;桃叶珊瑚苷可以抑制ERK的活化,从而抑制IκB在胞浆的降解,最终抑制核内的NF-κB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转录及表达,桃叶珊瑚苷还可以抑制抗原诱导的IκB的降解和NF-κB的p65亚基的核异位;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也发现,桃叶珊瑚苷可以减轻有神经炎症引起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病情。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桃叶珊瑚苷是一种潜在的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慢性炎症疾病的中药提取物。
神经炎症主要是由脑内的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胶质细胞主要包括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其中小胶质细胞约占脑细胞总数的10%,胶质细胞总数的20%。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在CNS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以激活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诱发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这其中包括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interleukin(IL)-1β,interleukin(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氨酸盐(Ghitamat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记载,并且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也很多。中药的药效缓和,长期服用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更加适合。近年来,桃叶珊瑚苷抗炎活性更是得到深入研究,并且如其结构类似的梓醇已经被证实其具有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本发明中应用到桃叶珊瑚苷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成分它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缓和持久;疗效稳定可靠等特点对其治疗小胶质细胞炎症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神经炎症疾病的药物——AU。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桃叶珊瑚苷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应用,步骤如下:
(1)细胞培养:将BV2细胞放入37℃水浴锅中,融化后,将细胞吸出放入离心管中;在转速1000rpm/min离心5min,倒掉上清;将BV2细胞悬浮于含有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无菌DMEM培养液中,置于浓度为5%CO2、相对湿度为90%、温度为37℃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长至培养瓶底面积的70%~80%传代1次;
(2)药物配制:AU用无菌PBS溶解至20mg/mL,保存温度为-20℃;LPS用无菌DMEM培养基溶解至10mg/mL,保存温度为-80℃;IFN-γ用无菌DMEM培养基溶解制105U/mL,保存温度为-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6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