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科创伤检测清创机器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69734.4 申请日: 2018-07-13
公开(公告)号: CN109087285A 公开(公告)日: 2018-12-25
发明(设计)人: 范越;马知远;张光俊;张树龙;朱旭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G06T7/00 分类号: G06T7/00;G06T5/00;G06F17/30;G06T7/12;G06T5/30;G16H10/60
代理公司: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耿霞;程强强
地址: 430000 ***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外科创伤 清创 输出控制系统 医疗器械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 处理模块 负离子风 基于机器 人本发明 人机交互 图像采集 图像识别 虚拟助理 智能分配 非手术 机械臂 检测 病灶 量测 机器人 创伤 视觉 评估
【说明书】:

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创伤检测清创机器人,包括:实现人机交互、图像识别处理的智能控制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采集量测与识别模块、虚拟助理模块、非手术外创伤的处理模块:包括机械臂、药品智能分配系统及负离子风输出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对病灶的深度、大小及严重程度进行精确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创伤检测清创机器人。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创伤感染所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8%。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以及所分泌的多种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构成体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屏障。日常生活中,擦伤、小刺伤与小切割伤、动物咬伤、烧伤等非手术性创伤会引发病原体由体表直接进入人体造成原发性感染,而由于我们的后期的处理不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病菌感染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伤口感染是影响创伤愈合的主要因素。细菌感染可损害细胞和基质,导致局部炎症持久不易消退,甚至形成化脓性病灶等,均不利于组织修复及创伤愈合。因此在外科创伤的处理过程中,创口的洗消是其关键的步骤,及时、有效的创口洗消对于预防伤口感染和争取治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医疗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题,医疗服务量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医务人员的数量增长缓慢,让医患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伴随全球机器人特别是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医疗服务人员匮乏矛盾的加剧以及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医用机器人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种类很多,按照其用途不同,可分类为临床医疗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和为残疾人服务机器人等。其中临床医疗用机器人占医用机器人总数的6成。由于传统的临床医疗用机器人设备庞大、造价昂贵且不具有认知学习功能因此很难在基层普及,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不具有检伤、对创伤进行处理的功能。这就导致医用机器人在处理非手术性创伤的领域长期处于空白。

在外科创伤治疗的过程中,检伤分类与分级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工作的效率,较好的解决轻、重伤员及个体、群体伤员救治的矛盾,使治疗过程高效、有序。囿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匮乏,分级诊疗、精准医疗的实现仍是推进医改的重头戏,而通过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的结合可以大大的缓解我国基层专业医护人员匮乏与巨大医疗需求的矛盾,更好的促进分级诊疗、精准医疗的实现。如今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领域的创业创新已经深入产业链深层,大数据、AI正在为产业链带来变革的机遇,为基层医疗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可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创伤检测清创机器人,能够对外科创伤降低漏检风险,进行精确的分级处理。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外科创伤检测清创机器人,包括:

实现人机交互、图像识别处理的智能控制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采集量测与识别模块:所述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采集量测与识别模块包括主要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近红外图像传感器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虚拟助理模块:连接外科创伤数据库,结合电子血压心率检测器基于创伤指数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生成电子病历并及时与附近医院联系,自动挂号;

非手术外创伤的处理模块:包括机械臂、药品智能分配系统及负离子风输出控制系统。

进一步优选,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在PLC智能控制台内,PLC智能控制台还装有、多视角手术操作监控装置、操作机器人控制设备、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

进一步优选,图像处理系统包括伤口图片预处理模块、伤口定位模块和近红外血管显示模块。

进一步优选,伤口图片预处理模块包括伤口图片的权值灰度化、中值滤波、灰度拉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9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