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4629.1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恒;赵雪芳;张凯;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徐罗艳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制动 系统 性能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包括:利用历史驾驶数据对驾驶员的历史驾驶行为进行安全性评估;利用车辆制动数据,计算制动状态中车辆的平均减速度和滑移率,并根据平均减速度和滑移率来评判车辆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性能,所述正常情况定义为未出现制动事故的状态;检测车辆行驶数据的异常值,是否存在制动踏板深度有数据但并未有效制动,以及加速踏板深度和实际加速不相符的情况,以判断整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性能;根据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车辆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性能以及整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性能来对车辆当前的制动系统性能进行判定。本发明结合人为和机械因素,消除了主观评价或机械故障单方面因素引起的不准确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持续保持全球领先,此时安全问题便更不容忽视。而最近西安、武汉、长沙等地连续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失控事件更是把安全性提到了争议的风口,由技术人员判定的“驾驶员操作失误,车辆本身不存在问题”结果并不能使得大众信服。且业内外长期流传着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不灵敏的言论。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判定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前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对驾驶行为数据和制动数据进行分析来判定制动性能的方法,以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制动性能判定不够客观的问题,同时还可辅助进行交通事故责任判定。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包括:
利用历史驾驶数据对驾驶员的历史驾驶行为进行安全性评估;
利用车辆制动数据,计算制动状态中车辆的平均减速度和滑移率,并根据平均减速度和滑移率来评判车辆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性能,所述正常情况定义为未出现制动事故的状态;
检测车辆行驶数据的异常值,是否存在制动踏板深度有数据但并未有效制动,以及加速踏板深度和实际加速不相符的情况,以判断整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性能;
根据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判定结果、车辆正常情况下的制动性能以及整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性能来对车辆当前的制动系统性能进行判定。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实时采集、积累驾驶员行为数据和车辆制动数据,并经后台分析处理得出结果。将人为因素和机械因素同时纳入车辆制动性能的考量当中,消除了因主观评断或机械故障等单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进行检修维护,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利用行车过程中的制动数据和驾驶行为数据辅助进行制动事故责任判定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判定方法,参考图1,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4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行人自主移动避撞试验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