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1749.6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1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周围;李思鸣;赵子豪;房世博;张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6/12 | 分类号: | A61M36/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 粒籽源 弹夹 自动 装载 装置 | ||
本发明为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载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部分、粒籽源排序部分、弹夹进给部分、电控部分;粒籽源排序部分、弹夹进给部分、电控部分均位于箱体部分内;所述箱体部分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以及显示屏,侧面还有弹夹推送进出口,前面板有启动按钮、设置按钮、电源开关按钮;所述粒籽源排序部分包括料斗主体、滚轮定向器、料斗挡板、联轴器、步进电机和衬板,在箱体内底部安装衬板,所述料斗主体和料斗挡板均固定在衬板上,且料斗挡板与料斗主体的前端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滚轮定向器水平穿过料斗挡板和料斗主体。该装置能减少操作人员对放射性粒籽源的接触,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医学临床和医用仪器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碘-125粒籽源永久性植入人体放射治疗肿瘤的辅助设备,可以实现碘-125粒籽源弹夹自动装载。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是医学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精准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手段作为组织间近距离放射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已成为临床精准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粒籽源是将放射性核素液体吸附在银棒或银丝上,放在钛管密封形成的源,临床治疗时粒籽源被装载进植入枪弹夹内并在植入针的作用下直接推入肿瘤组织内,形成组织间近距离精准放射治疗,该项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影像学、放射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分析系统的出现而产生,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被国内外一些医院用于临床放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由于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技术临床应用尚属初期阶段,所以,该项技术在相关的安全防护、可靠性、辅助设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1.装载粒籽源还是手工操作:目前,在向弹夹内装载粒籽源时还是靠操作人员手工完成,操作人员需要一手拿着镊子,一手拿着植入枪内的弹夹,在箱体内用镊子将粒籽源手工装载到弹夹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辐射安全、可靠性、效率及工作强度等人工操作所共有的问题。
2.装载粒籽源操作效率低下:常用的粒籽源碘-125(125I)尺寸为:长度4.5mm,直径0.8mm。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粒籽源滑落出弹夹外,有时也有粒籽源倾斜排序造成重新返工装载。整个操作过程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3.主动性安全防护不到位:常规的装载过程是由操作人员隔着半封闭的铅玻璃屏风在操作箱内用镊子手工装填到弹夹中,常用的粒籽源碘-125(125I)的活度为14.6MBq,近距离接触时的剂量可以高达5mSv/h,是属于国家管控的放射源。常年从事操作的人员不可避免地存在放射性安全问题。
4.粒籽源破损污染问题:由于粒籽源外壳为一层很薄的钛合金,操作人员在用镊子手工装载时可能会刺破或夹破外壳,这就造成了放射物质的外泄漏,放射性核素液体不仅仅具有放射性还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的腺体具有很强的伤害作用,如果不及时发现将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毒物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关于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载装置,该装置设置粒籽源排序部分、弹夹进给部分,提高操作效率,减少操作人员对放射性粒籽源的接触。整个装置结构精巧,外型美观,操作方便,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保障。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箱体部分、粒籽源排序部分、弹夹进给部分、电控部分;粒籽源排序部分、弹夹进给部分、电控部分均位于箱体部分内;
所述箱体部分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以及显示屏,侧面还有弹夹推送进出口,前面板有启动按钮、设置按钮、电源开关按钮;
所述粒籽源排序部分包括料斗主体、滚轮定向器、料斗挡板、联轴器、步进电机和衬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1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