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2849.2 | 申请日: | 201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6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易传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025;B23K9/235;B23K35/28;B23K103/20;B23K10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郭伟红 |
地址: | 41015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洗 酸洗 冷金属过渡焊接 流动清水 焊缝 铝母材 焊接 清洗 焊接工艺技术 表面油污 焊接过程 乙醇擦洗 氩气保护 焊枪 飞溅量 夹角为 铝焊丝 正中心 丙酮 吹干 搭接 铝板 去除 冲洗 对准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属于焊接工艺技术领域;对铝母材依次进行碱洗和酸洗,碱的浓度为5~10%,溶液温度为40~70℃的NaOH溶液,时间一般为6分钟左右,然后取出用流动清水清洗3分钟左右;铝母材精工碱洗后还要进行酸洗,HNO3溶液浓度为30%,清洗时间在2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60℃左右,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最后,经过碱洗酸洗的铝板用丙酮和乙醇擦洗,进一步去除表面油污和水分,吹干待用;焊接时,铝焊丝对准搭接范围的正中心,焊枪于工件夹角为90°,采用100%的氩气保护;可有效提高焊缝的稳定性,且对焊接过程中所有参数都进行完善,减少了焊接中的飞溅量,提高了焊缝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属于焊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cold metal transfer,CMT)是一种无焊渣飞溅的新型焊接工艺技术。所谓冷金属过渡,指的是数字控制方式下的短电弧和焊丝的换向送丝监控。其中的换向送丝系统由前、后两套协同工作的焊丝输送机构组成,从而使焊丝的输送过程呈间断的送丝。后送丝机构按照恒定的送丝速度向前送丝,前送丝机构则按照控制系统的指令以70Hz的频率控制着脉冲式的电焊丝输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再很多行业中,新型金属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金属材料自身具有单一性,在与其它金属配合使用时需要焊接操作,但是在与一些特殊的材料焊接处理时不可采用一般的焊接方法,如铝的密度较小,刚度较大,在金属材料中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行业,铝和钢的结合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汽车车身。
铝和钢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需采用冷金属过渡焊接方法,由于它们自身的特殊性,目前的焊接方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铝在焊接时易产生气泡,焊接后会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冷金属过渡焊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试件表面处理,将焊件表面的油污、氧化膜等去除,这样可以防止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将铝置于空气中会被氧化,铝板外层会有一层氧化膜 Al2O3,能够吸附水分,熔点2000℃左右,焊接过程中都不能使其融化,容易形成气孔和造成焊缝夹渣。
2、在铝板和钢板上打孔;
3、铝母材表面处理:
3-1、用钢丝刷刷去铝表面的氧化膜,范围是焊点周围50mm左右,刷到能看到金属光泽;
3-2、机械清洗过后,铝母材表面的油污用丙酮等一些有机溶剂清洗,
3-3、对铝母材依次进行碱洗和酸洗,碱的浓度为5~10%,溶液温度为 40~70℃的NaOH溶液,时间一般为6分钟左右,然后取出用流动清水清洗 3分钟左右;铝母材精工碱洗后还要进行酸洗,HNO3溶液浓度为30%,清洗时间在2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60℃左右,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最后,经过碱洗酸洗的铝板用丙酮和乙醇擦洗,进一步去除表面油污和水分,吹干待用。
4、钢母材表面处理:
4-1、将经过剪床加工的钢板用锉刀或砂轮去除毛边,并用锉刀将工艺空的毛边去除;
4-2、用钢丝刷将裸钢板表面的氧化膜去除,然后用丙酮和乙醇清洗,吹干待用;
5、焊接:
5-1、将铝板和钢板固定在夹具内,上下放置,搭接量为50mm左右,置于上方的板材悬空部分的下面通过垫板来保持平衡;
5-2、焊接时,铝焊丝对准搭接范围的正中心,焊枪于工件夹角为90°,采用100%的氩气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28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