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副氧化微杆菌及其广谱多氯联苯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47535.3 申请日: 2018-07-09
公开(公告)号: CN109762751B 公开(公告)日: 2019-08-16
发明(设计)人: 季蕾;张强;傅晓文;王加宁;陈贯虹;宋繁永;李天元;郭书海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9/00;B09C1/10;C12R1/01
代理公司: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代理人: 朱家富
地址: 250103 山东省济***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氧化微杆菌 酶制剂 降解 保藏 多氯联苯 广谱 制备 中国微生物菌种 应用 微生物中心 底物诱导 菌种保藏 明显差别 诱导培养 复合酶 低氯 高氯 菌株 联苯 管理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株副氧化微杆菌及其广谱多氯联苯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ECO‑2,2018年06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15836。副氧化微杆菌ECO‑2菌株通过联苯单一底物诱导培养后获得的胞内复合酶在好样条件下可以降解PCB28、PCB101和/或PCB114等低氯和高氯代PCBs,酶制剂降解谱系广,与现有已知的单一诱导培养只能降解单一成分具有明显差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副氧化微杆菌及其广谱多氯联苯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具有高毒性、生物蓄积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半衰期长,严重污染土壤、水生生态系统和饮用水源,致畸致癌。由PCBs污染导致的台湾油症事件及日本米糠油事件均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PCBs因热和化学稳定性、阻燃性、绝缘性及抗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电子和机械行业,目前我国PCBs及其污染物现存量大,电子垃圾及工业场地搬迁存在大量PCBs污染场地。2015年,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43-2015)《土壤和沉积物多氯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PCBs的测定方法。及时有效地治理PCBs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已迫在眉睫。PCBs异构体具有多样性,共平面结构的PCBs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指示性PCBs 为联合国GEMS/FOOD中规定作为PCBs污染状况监测的指示性单体,环境中的PCBs主要污染物三氯联苯PCB28、五氯联苯PCB101均为其代表性化合物。

多氯联苯(PCBs)因具有热和化学稳定性、阻燃性、绝缘性及抗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电子和机械行业,用途主要包括绝缘油、阻燃剂、导热剂、液压油、增塑剂;铁路变压器、矿井设备、电磁设备、无碳复写纸、颜料;蜡添加物、除尘剂、杀虫剂添加物、滑润剂、切削油、密封剂和堵漏剂。我国历年累计产量近万吨,虽然80年代初国内基本停产,但因曾由一些发达国家进口含有PCBs的电力电容器、动力变压器,同时90年代后国外主要通过电子垃圾向我国输入,目前我国PCBs及其污染物现存量仍然很大,工业场地搬迁存在大量的PCBs污染场地。PCBs通过废物排放、储油罐泄露、挥发和干、湿沉降等原因进入土壤及水环境,对土壤、水生生态系统和饮用水源产生严重污染,再加上对PCBs的管理力度不够、处置与保管不当,PCBs的二次污染和永久性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专利文献CN107287134A(申请号201710508652.X)公开了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ECO-1菌株,2017年3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3960。本发明首次从POPs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ECO-1菌株,利用该菌株首次制备获得能够高效降解多氯联苯、阿特拉津的双功能酶制剂,尤其对在好氧条件下难降解的高氯代多氯联苯降解活性显著,这与现有已知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及其酶制剂的功能完全不同,具有大规模生产应用前景。

但上述菌株的处理速度及处理多氯联苯的种类仍然无法满足实际处理的需要,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PCBs复合污染的快速修复,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副氧化微杆菌及其广谱多氯联苯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ECO-2,2018年06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15836。

该菌株纯培养单克隆形态如图1所示,菌落呈黄色,且边缘和表面光滑,圆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7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