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5651.1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阮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兆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洪美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避震器 | ||
本发明属于避震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包括固定座和活动罩,固定座为圆筒形,固定座底部中心通过下挂环与车桥连接,固定座顶部中心开设一号通孔;活动罩为无底圆筒型,活动罩顶部中心通过上挂环与车架连接,活动罩和固定座同轴设置,活动罩可沿着固定座的外壁上下滑动,还包括活动模块、出气模块和散热板,活动模块设置在活动罩与固定座的内部,活动模块用于缓冲车身的振动;出气模块设置在固定座上,出气模块用于配合活动模块工作;工作时,车身颠簸上下振动时,上挂环带动活动罩沿固定座外壁上下运动,活动罩带动活动模块工作,在出气模块的配合作用下,实现车身的减震效果;散热板用于散去避震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避震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避震器,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一般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以纯电动为动力,以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但是蓄电池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旅途的颠簸而磕碰损坏,影响整体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
现有新能源汽车的减震器用弹簧做为主体,当车辆行驶到坑挖路面时减震器受压不均匀,造成车辆行驶不稳定,舒适度极差,而当减震器调整到压力小一些以改善舒适度时,在坑洼路面减震器提供给车辆的作用力小,就会使得车辆的地盘碰到路面,对车身伤害很大。传统的避震器主要借助弹簧来实现避震效果,弹簧在路面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或承载较重货物时,弹簧会发生摇晃的情况,若摇晃不能及时阻止,会导致弹簧发生变形的情况,降低了避震器的避震效果。
专利文献:一种汽车避震器,申请号:2017200230182
上述专利文献中,通过设置第一法兰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推杆另一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根据道路情况自动调整输出力的大小,以保持车身稳定;另外,通过设置压力探测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探测车辆上下运动的频率,增加或缩短推杆长度,但是该避震器中使用的传感器种类较多,提高了汽车的避震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通过设置与车架相连的上挂环连接活动罩和与车桥相连的下挂环承载固定座,以及通过设置固定座内部的一号活塞、一号活塞杆和打气筒,使得在车身发生振动时,一号活塞杆和二号活塞杆向上或向下运动带动一号活塞在固定座内部的液压油里反复上下运动,让汽车内部的减震弹簧的运动削减,达到减震的目的,使用的零件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包括固定座和活动罩,所述固定座为圆筒形,固定座底部中心通过下挂环与车桥连接,固定座顶部中心开设一号通孔;所述活动罩为无底圆筒型,活动罩顶部中心通过上挂环与车架连接,活动罩和固定座同轴设置,活动罩位于固定座的外侧上方,活动罩可沿着固定座的外壁上下滑动,还包括活动模块、出气模块和散热板,所述活动模块设置在活动罩与固定座的内部,活动模块用于缓冲车身的振动;所述出气模块设置在固定座上,出气模块用于配合活动模块工作;工作时,车身颠簸上下振动时,上挂环带动活动罩沿固定座外壁上下运动,活动罩带动活动模块工作,在出气模块的配合作用下,实现车身的减震效果;所述散热板设置在固定座的底部的外部侧壁上,散热板用于散去避震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避免活动罩和固定座的温度过高,延长避震器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兆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兆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高减震的脚杯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