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栖微型四足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4020.8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7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清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2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32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机构 划臂 摆尾机构 调节器 电源模块 控制模块 通信传感 浮沉 摆尾 四足 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设计 四足机器人 动力体系 工作模式 环境选择 人本发明 运动关节 运动模式 柔顺性 噪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栖微型四足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它包括本体、动力机构、划臂机构A、划臂机构B、划臂机构C、划臂机构D、摆尾机构、摆尾动力机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传感模块、浮沉调节器,所述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本体上,所述的摆尾机构设置在本体的末端,所述的摆尾动力机构设置在本体上靠近摆尾机构的一端,所述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传感模块、浮沉调节器设置在本体上。本发明通过仿生学结构设计,将机器人设计为四足及尾部的结构形式,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利用全新的动力体系和全新的运动关节来实现两栖运动,具有结构柔顺性好、噪音低、控制简单、工作模式多样化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涉及一种微型机器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两栖用微型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科学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海洋与陆地交界的过渡地带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环境监控、调查分析及军事侦察等方面应用和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水陆两栖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在陆地、水中及水陆过渡地带开展各种作业任务的有效技术手段,正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科技人员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两栖微型机器人,其不仅能够完成两栖机器人能够实现的水中、陆地两种环境下的工作,而且由于其体积微小,隐蔽性高,且能够穿越微型空间,能够完成特定的检测与侦查任务。
目前的两栖微型机器人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陆地和水中分离的驱动和执行机构,使得机器人的效率极其低下;(2)对不同陆地和水中的运动,需要采用不同的执行机构,造成机器人体积过大,机构复杂,进而使得隐蔽性差;(3)需要利用多个动力源来提供动力,增大了机器人重量,同时造成装置体积过大;(4)机构的构造为刚性结构,柔顺性差,同时也加大了噪音,降低了隐蔽性;(5)机器人的控制复杂,对于微型机器人的使用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1.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两栖机器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微型四足机器人,通过仿生学结构设计,将机器人设计为四足及尾部的结构形式,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采用全新的动力源设计,利用单一的电机来提供微型机器人四足的运动控制,利用全新的动力体系和全新的运动关节来实现两栖运动。本发明结构柔顺性好、噪音低、控制简单、工作模式多样化。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两栖微型四足机器人,包括本体、动力机构、划臂机构A、划臂机构B、划臂机构C、划臂机构D、摆尾机构、摆尾动力机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传感模块、浮沉调节器,所述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本体上,所述的划臂机构A、划臂机构B、划臂机构C、划臂机构D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两侧,且对称布置,所述的摆尾机构设置在本体的末端,所述的摆尾动力机构设置在本体上靠近摆尾机构的一端,所述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传感模块、浮沉调节器设置在本体上。
所述的动力机构由腔体、左振动盘、电磁调节杆、右振动盘、电机、驱动单元A、驱动单元B、驱动单元C、驱动单元D组成,所述的腔体设置有左振动盘和右振动盘,所述的左振动盘通过电磁调节杆与右振动盘相连,所述的右振动盘与电机相连,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腔体上,所述的驱动单元A和驱动单元B分别设置在左振动盘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的驱动单元C、驱动单元D分别设置在右振动盘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的驱动单元A由活动膜、复位弹簧、压力腔、空心管、控制阀组成,所述的活动膜固定在腔体内壁上,并与腔体内壁组成压力腔,所述的压力腔内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腔体内壁和活动膜相连,所述的空心管、控制阀均设置在腔体外壁上,并与压力腔连通;
所述的划臂机构A由摆动臂、驱动缸、柔性铰链组成,所述的摆动臂通过柔性铰链与本体相连,所述的驱动缸的一端与摆动臂相连,另一端与本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清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清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面快速交通车
- 下一篇:穿过轮心的虚拟主销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