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穿膜肽的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41450.4 申请日: 2018-07-09
公开(公告)号: CN108653749B 公开(公告)日: 2020-08-28
发明(设计)人: 纪小婷;张瑞元;王振波;丁彩凤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7/69 分类号: A61K47/69;A61K47/59;A61K47/54;A61K47/64;A61K31/337;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代理人: 朱丽丽;任小鹏
地址: 266044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穿膜肽 核酸 纳米 胶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穿膜肽的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包括亲水端、连接链、疏水端,将所述亲水端、连接链、疏水端合成了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单体。其制备方法如下:(一)、胶束单体疏水头基与连接链结构的构建;(二)、胶束单体亲水头基与连接链结构的构建;(三)、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合成;(四)、胶束结构表面修饰细胞穿膜肽TAT;(五)、药物载体转染组织细胞;(六)、抗癌药物紫杉醇的释放与检测。本发明构建了一种新颖的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药物载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刺进响应性,使其可以更好的在生物体内传递,直达病灶,提高药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载体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穿膜肽的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及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已经有较成熟的发展。如图1所示,以碳纳米管(a)为例,其粒径控制在100 nm 以下,装载药物(b)后封口。当进入体液循环系统后,通过胞吞、巨胞饮等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基于pH灵敏性、温度灵敏性,光灵敏性等释放药物,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但是金属纳米粒子极其不稳定,且难以排除生物体内,富集效应会对生物体造成很大危害。目前,纳米粒子载药应用于多方面:运载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用于内分泌系统及其他疾病治疗;输送免疫调节剂、抗肿瘤药用于抗肿瘤治疗、输送抗菌药用于细胞内化疗和输送抗病毒药物防治多种疾病等。

目前,抗癌药物以紫杉醇、喜树碱、阿霉素为主。大部分小分子抗癌药物的疏水性使其难以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病灶。合成药物衍生物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变药物的亲疏水性,提高药物在体内运输的稳定性。例如,通过对某些官能团的选择性衍生化进而对药性进行研究,筛选活性更高的药物。喜树碱是由A、B、C、D、E五环骈合而成,对于A环或B环进行结构修饰后能得到抗肿瘤效果较好的喜树碱衍生物,而E环取代使α羟基内脂或20位C的立体结构发生变化,其抗肿瘤特性基本消失。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合成过程中路线较长,总产率低等。

现在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单体聚合法和聚合物分散法。单体聚合法通过诱导单体进入乳液或溶解于聚合物非溶剂中,发生成核和生长两个阶段。聚合物分散法先将高分子材料和药物共同溶于某溶剂中,制成肢体溶液或乳剂,再通过加热、溶剂蒸发、盐析等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固化,形成粒径较小的纳米球。由于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粒子中可能留有未反应的有毒繁体和寡聚物,需要较复杂的纯化过程,耗时较长,故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纳米核酸结构,其粒径可控,易于合成和修饰,以及可编码性和多种刺激靶向性,成为新颖的治疗肿瘤细胞方法。例如DNA水凝胶有较好的延展性,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但是由于是作为大分子交联,其稳定性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

目前,影响细胞内吞的因素主要包括:纳米粒尺寸、纳米粒形状、纳米粒表面电荷、纳米粒亲疏水性、纳米粒浓度、孵育温度、孵育时间、细胞类型和细胞状态、培养基类型和血清蛋白等。例如,不同形状的聚乙烯二醇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进入海拉细胞主要通过网格依赖蛋白途径,而长与径的比值越高,倾向于通过小窝蛋白途径进入细胞,故有更高的细胞积聚量,更高的细胞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穿膜肽的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其生物相容性好、结构稳定、可编码性强、易于修饰的锁核酸作为亲水头基,抗癌药物紫杉醇作为疏水头基;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与癸硫醇的相互作用作为连接链,用于交联氨基,提供二硫键;使用带有大量正电荷的穿膜肽(TAT),通过非胞吞的方式使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进入细胞。构建了一种新型锁核酸纳米载药胶束作为药物传递载体的平台,其既具有一般金属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又能改善合成药物衍生物对药效影响的问题,并且双重释放效果,使药物能够更快的发挥药效,杀死肿瘤细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1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