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6999.4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聂仁仕;李边生;王勇;王东旭;卢聪;范传雷;王志超;邓祺;王守峰;欧进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压 多层 油气藏 物性 裂缝 特性 参数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分层压裂多层合采井为目标井,收集并整理该井的基本信息,对其开展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根据各小层有效厚度和加砂量乘积所确定的权重系数,再对该井多层合采产量进行小层劈分;选取一款常用的商业试井软件,读取压恢测试据,绘制实测的压力与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选取压裂井试井解释模型开展各小层的试井拟合解释,求取各小层特性参数。本发明能够准确获取分层压裂多层合采井的各小层储层物性及人工裂缝特性参数,可为油气藏高效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发领域,尤其是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速,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渐增加。作为能源支柱,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开展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相关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挖潜的不断深入,非常规油气藏的占比越来越大。我国大多数非常规油气藏具有多层段的特性,特别是一些低渗、特低渗、致密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存在着低孔、低渗、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即各层段物性差异大)等特点,普遍采用多层段压裂后投入开发,以实现其高效开发。对这类多层段压裂井,准确认识各小层特性对压裂井的产能评价、配产、工作制度等的确定及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用来解决这类问题:
(1)微地震监测及解释技术:岩石遭到破坏形成裂缝,裂缝产生和扩展时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通过对接收到的微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在确定微震震源位置的情况下,开展微地震解释,获取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缝型及地应力方向等参数。
微地震监测操作成本高、解释精度差,且无法解释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裂缝表皮及地层渗透率等特性参数。
(2)分层测试及解释技术:采用丢手方式或整体管柱下入井中,用封隔器将井下各层位封隔,管柱上对应的每一个目的层位安装一套开关器,开关器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时序,或根据地面遥控发送编码指令工作,打开或关闭层位的进液通道,实现油井的分层开采和分层测试,同时开关器内置或外挂的压力仪获得各层的压力测试曲线。
分层测试工艺复杂,耗时长,多次开关井,操作成本高。对勘探初期的探井试气井,因地面尚未布置输气管线,对所放气体需采用井口计量后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若开展分层测试工艺进行试气,则所放气量远大于多层合采的单次试气放气量,将造成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实践证明,大多数多层段油气藏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比分层开采更具经济效益。对多层段油气藏的分层压裂合采井,如何有效评价各小层人工裂缝特性参数及各层地层物性参数,面临巨大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本发明创新了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各层储层物性及人工裂缝特性参数的求取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低渗、特低渗及非常规致密油气藏的分层压裂多层合采井,开展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提出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选取分层压裂多层合采井为目标井,并在井底设置电子压力;
步骤S20、然后对目标井进行关井操作,并进行压力恢复测试;
步骤S30、在关井时间达到预设的关井时间Δt后,取出电子压力计,结束试井测试;
步骤S40、收集并整理目标井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获得测试井的基本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未经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