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6627.1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3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贺虹;刘立志;肖胜然;蒋荣勋;魏跃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3/16;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放电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用于接收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用于在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控制引导信号,对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引导,可以在一个充电座上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放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成为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
为了方便电动汽车充电,通常电动汽车设置有一个快充座和一个慢充座,但仍有少部分电动汽车考虑到车辆的成本,仅设置一个慢充座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在双充电座的电动汽车中,快充座仅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慢充座仅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并且由于快充座直接与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部件连接,造成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充电引导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引导,而且也无法使用快充座与慢充枪头相配合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没有充电引导装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充电座的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所述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所述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所述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引导信号,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包括: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一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充电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五电阻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