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5539.X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2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金嘉俊;徐嘉乐;俞浩荣;姚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G1/16 | 分类号: | B23G1/16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齿形 螺纹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该锯齿形内螺纹的工作面的牙侧角为3°,其非工作面的牙侧角为30°,其特征在于,具有十次切削过程:
第一次切削:径向进刀0.28-0.32mm;
第二次切削:径向进刀0.18-0.22mm;
第三次切削:向非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6mm,接着径向进刀0.18-0.22mm;
第四次切削:向非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6mm,接着径向进刀0.18-0.22mm;
第五次切削:向非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6mm,接着径向进刀0.18-0.22mm;
第六次切削:径向进刀0.18-0.22mm;
第七次切削:向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6mm,接着径向进刀0.13-0.17mm;
第八次切削:向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6mm,接着径向进刀0.13-0.17mm;
第九次切削:径向进刀0.13-0.17mm;
第十次切削:向工作面轴向进刀0.04-0.07mm,接着径向进刀0.13-0.17mm;
所述第三、四、五次切削为向非工作面轴向进刀的正向赶刀,所述第七、八、十次切削为向工作面轴向进刀的反向赶刀,由先正向赶刀后反向赶刀使切削过程中同样的径向进刀下能对工作面切下更厚的金属层,以消除工作面的加工裂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三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四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五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七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八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形内螺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15mm,所述第十次切削的轴向进刀为0.05mm,第十次切削的径向进刀为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55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