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发生温度的吸收式制冷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22509.5 | 申请日: | 2018-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9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殷勇高;王沐;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发生 温度 吸收 制冷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降低发生温度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4)、冷凝器(5)、蒸发器(8)、吸收器(12)、分离装置(1)、溶液热交换器(2),发生器(4)的水蒸气出口与冷凝器(5)、蒸发器(8)、吸收器(12)的水蒸气进口依次连接,吸收器(12)的进液口与分离装置(1)的内相出液口连接,吸收器(12)的出液口与分离装置(1)的外相进液口连接,溶液热交换器(2)的第一进液口与发生器(4)的出液口连接,溶液热交换器(2)的第一出液口与分离装置(1)的内相进液口连接,溶液热交换器(2)的第二进液口与分离装置(1)的外相出液口连接,溶液热交换器(2)的第二出液口与发生器(4)的进液口连接;分离装置(1)由内相、外相和液膜组成,液膜将内相与外相隔开,所述液膜材质为磷脂双分子层,膜厚度为1mm,具有单向选择性透过性,允许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通过,不允许溴离子、锂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通过,且离子液体的流动方向仅为从内相到外相的方向;制冷循环工质为亲水性离子液体、溴化锂、水的三元混合溶液;所述亲水性离子液体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所述阳离子为含有烷基取代基的甲基咪唑阳离子,其结构式为:
其中,R1为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所述阴离子为醋酸根、四氟硼酸根或卤素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离子液体为[Emim]OAc、[Dmim]OAc、[Emim]BF4、[Bmim]BF4、[Emim]Cl、[Dmim]Cl、[Bmim]I或[Hmim]B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冷凝器(5)和蒸发器(8)之间的第一节流阀(7),以及设置于分离装置(1)和吸收器(12)之间的第二节流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冻水管(9)与蒸发器(8)相连,冷却塔(6)、吸收器(12)、冷凝器(5)、冷却水泵(11)之间由冷却水管(10)连接,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
5.利用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制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发生器输出高压状态下的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冷凝器被冷凝为液态水;
步骤2:液态水进入蒸发器,发生相变产生水蒸气,蒸发器对外输出冷量;
步骤3:蒸发器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吸收器,被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形成溴化锂稀溶液,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到分离装置外相,与离子液体混合形成三元混合稀溶液;
步骤4:分离装置外相中的三元混合稀溶液流入溶液热交换器,被来自发生器的三元混合浓溶液加热,再在发生器中被驱动热源加热,浓缩成三元混合浓溶液,产生高压状态下的水蒸气;
步骤5:发生器中的三元混合浓溶液流入溶液热交换器,向来自吸收器的三元混合稀溶液放热,再进入分离装置内相;
步骤6:在分离装置内相中,三元混合浓溶液中的溴化锂浓溶液和离子液体分离,离子液体进入分离装置外相,溴化锂浓溶液进入吸收器,重复以上步骤形成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冷却塔流出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管流经吸收器、冷凝器,吸收了吸收热、冷凝热,由冷却水泵再次进入冷却塔冷却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25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