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1308.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庆;李成应;寇贺红;付良凯;林孝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洛芬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血浆 检测 应用 内标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 化学检测 线性关系 样品分析 整个操作 专属性 可控 内标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及应用,涉及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以酮洛芬‑D3为检测内标,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该方法专属性强,检测限低,并且,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表明在此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高。此外,该方法还具有分析时间快,需样量少的优点,能够大大提高样品分析效率。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方法科学、可靠、可控,适于实际应用和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酮洛芬(Ketoprofen)又名酮基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群,非甾体类抗炎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在甲醇中极易溶,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酮洛芬消炎作用强,副作用小,毒性低。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环氧化酶通路,从而导致炎症因子的减少,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这种作用机理导致的结果是产生抗炎、解热和镇痛等效果。
目前在兽医上,酮洛芬使用越来越广泛,国外将其应用于猪、马、牛、山羊等。在牛上,酮洛芬可以用来治疗发热、疼痛和炎症等相关症状的疾病,包括乳腺炎、乳腺水肿、关节炎和肌肉骨骼外伤。
建立动物血浆中酮洛芬含量的检测方式,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而目前检测血浆中酮洛芬含量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其中国内外最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但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不高,检测限的浓度高,检测时间长,需要样品量较大。同时,动物在注射酮洛芬24小时后,药物在动物血液中的含量均小于30ng/mL,这低于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限度。
因此,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酮洛芬含量检测方式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不高,检测限的浓度高,检测时间长,需要样品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在指导酮洛芬用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所述方法以酮洛芬-D3为检测内标,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酮洛芬的方法包括:
提供酮洛芬标准溶液、酮洛芬内标溶液以及预处理后的待测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酮洛芬标准溶液和预处理后的待测样品分别进行检测,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血浆中酮洛芬的含量;
其中,将待测样品与酮洛芬内标溶液按体积比为10-30:1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沉淀蛋白处理,取上清稀释除杂后,得到所述预处理后的待测样品。
进一步地,将酮洛芬标准品用低碳醇溶解,制备浓度为0.1-2.0mg/mL 的酮洛芬醇溶液,得到所述酮洛芬标准溶液;
优选地,所述酮洛芬醇溶液的浓度为0.5-1.5mg/mL,优选为0.8-1.2 mg/mL;
优选地,所述低碳醇为C1-C4醇,优选为甲醇;
优选地,在避光条件下制备所述酮洛芬标准溶液。
进一步地,将酮洛芬-D3标准品用低碳醇溶解,制备浓度为0.1-2.0 mg/mL的酮洛芬-D3醇溶液,得到所述酮洛芬内标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1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