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植物调味料以及富硒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0669.6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翔远;张锦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翔远;张锦赟 |
主分类号: | A23L27/00 | 分类号: | A23L27/00;A23L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梁香美 |
地址: | 20007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硒植物 制备 调味料 富硒 析出 人体吸收 溶解性能 植物加工 研磨 分散性 硒元素 有机硒 食盐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植物调味料以及富硒盐的制备方法,涉及植物加工技术领域及食盐加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富硒植物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富硒植物原料研磨至600‑2000目的粉碎步骤,该方法通过对富硒植物的充分粉碎,使其分散性更好,溶解性能提高,提高硒元素尤其是有机硒的析出程度,有利于人体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硒植物调味料以及富硒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癌症防控的“3个1/3”:1/3的癌症可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发现、早治疗;1/3的癌症可积极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癌症预防方式中,富硒食疗预防也是预防癌症的一种手段。
根据2014年4月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85.91/10万。据估计至2049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可能达到400/10万的水平,癌症发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和年轻化趋势。
癌症高发跟环境污染不无关系,而环境污染又进一步破坏了我国已经相对贫瘠的硒土壤环境,使这种具有防癌功效的微量元素更加稀缺,对居民健康形成新的威胁,科学已经证明缺硒能导致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我国严重缺硒地区又多为商品粮及其他作物基地,人大代表呼吁把“补硒”列入到健康中国建设规划之中,尽快批准允许硒营养品标识出硒的抑癌性质,已经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
全民补硒的“补硒工程”是补充的微量元素,也是目前我国通过食盐补碘之后,又一重大课题,也就是补硒将成为盐产品提高全民健康的下一个方向,只有盐是每天需要摄入的,将其作为硒源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国家已将硒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取消,体现得就更为明显,现有制备富硒盐是通过将动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包括菌菇类)、发酵提取物烘干研磨成粉再与盐混合加工制成富硒盐,但现存的问题有:
1、产品所含“硒”为总硒含量,实际上只有“有机硒”才是对人体有益的“硒”成分,无机硒实际上对人体不会产生正向作用,提高有机硒的含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食品国家仅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取消了硒元素的检测项目没有确定富硒食品的国标,各地方(省)则拟定使用地方标准对富硒食品进行了规定包括:DB6124.01-2010《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T556-2012《富硒食品与相关食品含量硒标准》等很多规定。
2、富硒植物烘干研磨的干粉含有大量的非水溶性纤维,在盐加工制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难以均匀分布和牢固结合,导致最终的富硒盐,粉与盐分离,产品中硒分布均匀度不稳定;2、干粉的总硒中无机硒占比较高,带有一定的腥味,与盐结合破坏口感;3、干粉中的硒多混在纤维之中,溶解性较差,难以被人体迅速消化吸收,导致使用效果下降;需要通过一种方法制备分散性更好,溶解性能提高的有机硒,解决以上问题,但该方法比较繁琐。
3、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需要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强制标准GB2721《食用盐》、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推荐性标准GB/T5461《食用盐》等)来加工生产,生产工艺严格。
4、富硒植物本身含有除了“硒”元素以外的很多的微量元素、蛋白、多肽等营养成分和芳香类物质,富硒植物研磨干粉无法保证有效营养成份能够被人体吸收,同时特殊的植物气味不一定能够让富硒盐产品具有愉悦的体征气味。
5、现有的营养强化剂和富硒原料的加工企业,采用大量的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最终制作的盐产品在富硒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非天然成分的物质,无法判断对最终产品的营养成分是否产生负向作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翔远;张锦赟,未经朱翔远;张锦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0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胶囊大蒜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腥花椒料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