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4387.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7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彭利军;张金萍;刘涛;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38;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差速器 | ||
1.一种差速器,包括输入齿轮(5)及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轮(22),还包括分别连接至车辆两侧车轮的第一输出组件和第二输出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输入齿轮(5)啮合的第二从动轮(32),所述差速器具有原地转向模式,在原地转向模式,所述第一从动轮(22)与所述第一输出组件相连,以使其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二从动轮(32)与所述第二输出组件相连,以使其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二输出组件;
所述差速器还具有正常行驶模式,在正常行驶模式,所述第一从动轮(22)与所述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均相连,所述第二从动轮(32)与所述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均断开,以使所述第一从动轮(22)的扭矩传递至两输出组件;
所述差速器还包括切换部件和设于两所述输出组件之间的行星齿轮架(6),在正常行驶模式,所述切换部件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22)与所述行星齿轮架(6),并断开所述第二从动轮(32)与所述行星齿轮架(6);在原地转向模式,所述切换部件断开所述行星齿轮架(6)与两从动轮、两输出组件之间的连接;
所述行星齿轮架(6)连接有第三轴段(61)和第四轴段(62),所述切换部件包括第一切换套(23)和第二切换套(33),所述第一切换套(23)能够沿所述第一输出组件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切换套(33)能够沿所述第二输出组件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差速器在正常行驶模式与所述原地转向模式之间切换;
在正常行驶模式,所述第一切换套(23)的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22)的第五外齿(221)和所述第三轴段(61)的第三外齿(631),所述第二切换套(33)的第二齿部不同时啮合所述第二从动轮(32)的第六外齿(321)与所述第二输出组件的第二外齿(311),也不同时啮合所述第六外齿(321)与所述第四轴段(62)的第四外齿(641);
在原地转向模式,所述第一切换套(23)的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一输出组件的第一外齿(21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22)的第五外齿(221),所述第二切换套(33)的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输出组件的第二外齿(311)和所述第二从动轮(32)的第六外齿(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架(6)包括用于安装行星齿轮组(4)的安装筒(65),所述第三轴段(61)和第四轴段(62)连于所述安装筒(65),所述第三轴段(61)外套于所述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一从动轮(22)的第五轴段(222)外套于所述第三轴段(61),所述第四轴段(62)外套于所述第二输出组件,所述第二从动轮(32)的第六轴段(322)外套于所述第四轴段(62),所述第三外齿(631)设于所述第三轴段(61),所述第五外齿(221)设于所述第五轴段(222),所述第一外齿(211)、所述第三外齿(631)和所述第五外齿(221)沿所述第一输出组件的轴向分布,所述第四外齿(641)设于所述第四轴段(62),所述第六外齿(321)设于所述第六轴段(322),所述第二外齿(311)、所述第四外齿(641)与所述第六外齿(321)沿所述第二输出组件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切换套(23)外套于所述第五轴段(222),所述第二切换套(33)外套于所述第六轴段(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正常行驶模式,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六外齿(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安装筒(65)的方向,一端依次分布所述第五外齿(221)、所述第三外齿(631)和所述第一外齿(211),另一端依次分布所述第六外齿(321)、所述第四外齿(641)和所述第二外齿(311);
所述第一齿部包括轴向分布的第一内齿(231)和第二内齿(232),且所述第一内齿(23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齿(232),所述第二齿部包括轴向分布的第三内齿(331)和第四内齿(332);
在正常行驶模式,所述第一内齿(231)啮合所述第三外齿(631)和所述第五外齿(221),所述第四内齿(332)啮合所述第六外齿(321),在原地转向模式,所述第一内齿(231)啮合所述第一外齿(211),所述第二内齿(232)啮合所述第五外齿(221),所述第三内齿(331)啮合所述第六外齿(321),所述第四内齿(332)啮合所述第二外齿(3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43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机构及反求方法
- 下一篇: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