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壳破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8383.6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7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武;张佳彬;黄海兵;潘立其;苏芸;崔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宁波朴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7/04 | 分类号: | B02C7/04;B02C7/11;B02C7/14;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50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喂料系统、破壳系统和研磨系统,所述破壳系统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研磨盘,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研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条形纹路,所述研磨盘包括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所述第一研磨盘和所述第二研磨盘相对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研磨盘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研磨系统用以驱动所述第二研磨盘转动,所述喂料系统用以将稻壳输送至所述第一研磨盘和所述第二研磨盘之间;
所述研磨盘的盘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研磨区域,每个所述研磨区域内平行设置有所述条形纹路,相邻所述研磨区域内的所述条形纹路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系统包括喂料电机、喂料管和绞龙轴,所述喂料管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绞龙轴设置于所述喂料管内,所述绞龙轴的一端与所述喂料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绞龙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破壳系统内并穿过所述第一研磨盘和所述第二研磨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轴包括螺纹段和非螺纹段,所述非螺纹段与所述喂料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螺纹段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螺纹段伸出所述喂料管端部,并通过皮带与所述喂料电机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系统包括研磨电机、联轴器、研磨轴和轴承座,所述研磨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研磨轴相连,所述研磨轴用以驱动所述第二研磨盘转动,所述轴承座用以支撑所述研磨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隙调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组、活塞杆、蜗轮、蜗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外的手轮;所述活塞杆为中空杆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轴承组上;所述研磨轴穿过所述轴承组和所述活塞杆,并与所述轴承组过盈配合、与所述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轴承组滑动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蜗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轴承座外,所述手轮固定于所述蜗杆的伸出端,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蜗轮螺纹连接;所述蜗轮中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该通孔并与所述蜗轮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研磨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壳破壳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各部件安装完毕,通过间隙调整机构调整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的间距;
B、启动喂料电机和研磨电机;
C、将稻壳经进料口灌入喂料管内;
D、研磨一定时间后,根据研磨产物的大小进一步调整所述第一研磨盘和所述第二研磨盘的间距;
E、停止灌料,待所述喂料管内稻壳研磨完毕后,将装置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宁波朴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宁波朴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83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片研磨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原生态微型石磨式豆浆研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