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毫米波雷达自适应抗相互干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8444.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宇;陆蔚;陈惠明;邓雄峰;李光平;刘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江金城;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毫米波 雷达 自适应 相互 干扰 方法 | ||
1.一种毫米波雷达自适应抗相互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S1:将接收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并通过模数转换芯片将经过滤波后的中频信号数字化;
步骤S2:检测目标,得到目标数V(n);
步骤S3:对目标数V(n)进行判断,决定是否更改斜率数X(n);
步骤S4:根据目标数的变化情况更改斜率数X(n);
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S41:将前后目标数V(n-1)和V(n)相减求得当前目标数变动值ΔV(n);
步骤S42:将ΔV(n)与一个预设好的缩放因子S1相乘,得到组成斜率数增量的第一部分P1,即P1=ΔV(n)×S1;
步骤S43:将前后目标数变动值ΔV(n-1)和ΔV(n)相减求另一个变动值M,并将其与一个预设好的缩放因子S2相乘,得到组成斜率数增量的第二部分P2,即P2=(ΔV(n-1)-ΔV(n))×S2;
步骤S44:求组成斜率数增量的第三部分P3;
步骤S45:求出斜率数变化量Xadd,Xadd=P1+P2+P3;
步骤S46:更新斜率数X(n),X(n)=Xo+Xadd,其中Xo为预设置的初始斜率数;
步骤S5:按随机的顺序,遍历长度为调制波斜率数X(n)的斜率表L,产生随机变换的调制波斜率;
步骤S6:根据步骤S5得出斜率值生成调制波,在其调制下发射出雷达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自适应抗相互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S21:分别对上下扫频段的差拍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上下扫频段差拍信号频谱;
步骤S22:将所有目标在上扫频段频谱形成的峰值存于数组Aup[]中,并记录目标数Oup;
步骤S23:将所有目标在下扫频段频谱形成的峰值存于数组Adown[]中,并记录目标数Odown;
步骤S24:令索引值iup,idown,以及目标数V(n)全部为零,其中iup用于数组Aup[]成员的访问,idown用于数组Adown[]成员的访问;
步骤S25:上下扫频段峰值数组成员互减求差值ΔA,即ΔA=|Aup[iup]-Adown[idown]|;
步骤S26:对差值ΔA进行判断,如果ΔA小于预设阈值AT,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执行步骤S28;
步骤S27:目标数V(n)增加1;
步骤S28:索引值idown增加1;
步骤S29:对索引值idown进行判断,如果idown等于下扫频段目标数Odown,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执行步骤S25;
步骤S210:索引值iup增加1,令索引值idown为零;
步骤S211:对索引值iup进行判断,如果iup等于上扫频段目标数Oup,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执行步骤S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自适应抗相互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对目标数V(n)进行判断如下:如果目标数V(n)大于预设阈值VT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将上一次求得的斜率数作为下一次斜率数,即X(n)=X(n-1),再执行步骤S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84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