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及其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4055.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6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昌;潘俊;孔德立;黄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焦天雷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管路 高负荷 增压器 内燃机曲轴箱 通风系统 泄漏监测 曲轴箱 低负荷 第一端 节气门 监测结构 进气歧管 诊断结果 有压力 中冷器 传感器 断开 冷器 泄漏 监测 清洁 污染 | ||
1.一种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所述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空滤(1)连接增压器(2),增压器(2)连接中冷器(3),节气门(4)设置在曲轴箱(8)和中冷器(3)之间的管路内,低负荷通风管路(6)第一端连接在进气歧管(11)和节气门(4)之间的管路上,低负荷通风管路(6)第二端连接曲轴箱(8),进气歧管(11)连接曲轴箱(8),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一端通过PCV阀(13)连接曲轴箱(8),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二端连接在空滤(1)和增压器(2)之间的管路上;其特征在于:高负荷通风管路(14)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5),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二端连接在空滤(1)和增压器(2)之间的靠近增压器(2)一侧的管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定义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二端为清洁侧,对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进行监测采用以下步骤;
使内燃机负荷大于负荷阈值且转速大于转速阈值,节气门(4)开度大于开度阈值;
记录节气门(4)启动关闭时压力传感器(15)压力值作为第一压力值,记录节气门(4)关闭第一预设时段高负荷通风管路(14)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值作为第二压力值;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一诊断阈值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断开或泄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二诊断阈值大于等于零,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断开;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一诊断阈值大于等于第二诊断阈,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泄漏;
其中,第一诊断阈值大于第二诊断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定义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一端为污染侧,对高负荷通风管路(14)污染侧进行监测采用以下步骤;
使内燃机负荷大于负荷阈值且转速大于转速阈值,采集第二预设时段压力传感器(15)压力值的波动幅度;若传感器(15)压力值波动幅度小于第一波动幅度阈值,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污染侧断开或泄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传感器(15)压力值波动幅度小于第二波动幅度阈值大于等于零,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污染侧断开;
若传感器(15)压力值波动幅度小于第一波动幅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二波动幅度阈,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污染侧泄漏;
其中,第一波动幅度阈值大于第二波动幅度阈值。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监测结构实施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定义高负荷通风管路(14)第二端为清洁侧,对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进行监测采用以下步骤;
使内燃机负荷大于负荷阈值且转速大于转速阈值,节气门(4)开度大于开度阈值;
记录节气门(4)启动关闭时压力传感器(15)压力值作为第一压力值,记录节气门(4)关闭第一预设时段高负荷通风管路(14)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值作为第二压力值;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一诊断阈值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断开或泄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泄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二诊断阈值大于等于零,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断开;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差小于第一诊断阈值大于等于第二诊断阈值,则判断高负荷通风管路(14)清洁侧泄漏;
其中,第一诊断阈值大于第二诊断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40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压力平衡调节系统
- 下一篇:油气分离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