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0520.8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卫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15/02 | 分类号: | B43K1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2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笔机 | ||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制笔机,包括笔头置于其内的震动给料盘及容纳笔杆的笔杆箱,震动给料盘的出料端与输送带的接料端上下衔接,输送带后端为出料端,输送带作间歇式运动,输送带的出料端与链接式槽板输送机构的接料端临近布置,两者之间设置笔头夹持转位机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笔头A,同时还及时准确地供给笔杆B,在笔头A、笔杆B的并排输送路径上依次实现插装、卡箍等装配工序,实现了高效地制笔过程,同时确保了制成笔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笔机。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在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用处极多。用于油画、化妆、书写领域中的笔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笔头以及笔杆部分,现有的制笔工序中,笔头及笔杆部分均有厂家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出售,其中笔头为笔头管及笔头管一端连接的笔毛,如何供给及输送笔头、笔杆,笔头、笔杆的快速准确定位以便实施相互插接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自动化装配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笔机,实现自动化的笔头、笔杆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头置于其内的震动给料盘及容纳笔杆的笔杆箱;
震动给料盘的出料端与输送带的接料端上下衔接,输送带后端为出料端,输送带作间歇式运动,输送带的出料端与链接式槽板输送机构的接料端临近布置,两者之间设置笔头夹持转位机构;
笔杆箱的前箱板与链齿状笔杆输送机构的接料端之间设置拾取机构,拾取机构拾取笔杆自笔杆托撑部转位至链齿状笔杆输送机构,笔杆托撑部位于前箱板的上边沿处,笔杆托撑部每次托撑一根笔杆;
链齿状输送单元(90)和链接式槽板输送机构并排设置且在两者的重合输送段设置笔头笔杆插接装置;
输送带的旁侧设置笔头采集单元,笔头采集单元采集笔头信息并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输送带的动力辊的起停动作;
位于笔头笔杆插接装置下游的链齿状笔杆输送机构临近处设置卡箍装置。
为了实现笔杆与笔头装配,就需要能及时、准确输送笔头和笔杆,就待输送的笔头而言,笔头A由笔头管A1的一端插固有笔毛A2构成,采用输送带输送笔头时,笔头于输送带的接料端落至带面上,笔头A移动至输送带的接料端,承接的每个笔头都将间隔适当间距置于带面上被输送,这样就可以避免笔头的相互叠压或一个笔头的笔毛插置于另一相邻的笔头管的管口内的现象,这样就能保证每个笔头将被准确的识别,并且由夹持转位机构将笔头转位时既不会带掉相邻的其它笔头,也便于笔头方向的识别,为笔头转位时是否同时需要掉头提供姿态信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笔头A,同时还及时准确地供给笔杆B,在笔头A、笔杆B的并排输送路径上依次实现插装、卡箍等装配工序,实现了高效地制笔过程,同时确保了制成笔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2、3分别是本发明中制笔机的三个观察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5、6分别是笔头输送装置笔的放大示意图,且图6为拆卸下了输送带后的示意图;
图7是笔杆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笔杆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10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插接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头A置于其内的震动给料盘70及容纳笔杆B的笔杆箱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精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0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拆筷机
- 下一篇:一种手机屏幕和中框的精密贴合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