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9048.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鞠雪艳;习远兵;王哲;梁家林;任亮;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产低碳 烯烃 芳烃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柴油原料分离为轻柴油馏分和重柴油馏分;将所得重柴油馏分进行加氢精制处理,得到加氢精制产物;将所得加氢精制产物进行第一催化裂解反应;将所得第一催化裂解产物和半待生催化剂进行第二催化裂解反应;将所得轻柴油馏分进行第三催化裂解反应,得到第三催化裂解产物和第二待生催化剂;将所得第二催化裂解产物和第三催化裂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低碳烯烃产物、轻石脑油产物、重石脑油产物、循环油产物和油浆产物。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丙烯、丁烯和芳烃的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乙烯、丙烯和轻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是基本的化工原料,传统的石油化工业以蒸汽裂解制乙烯为基础。在我国,蒸汽裂解主要原料是石脑油,而我国原油普遍偏重,轻质油产率偏低,蒸汽裂解生产原料明显不足,因此传统的蒸汽裂解工艺在我国受到原料供应的制约,同时近年来,以页岩气作为原料的蒸汽裂解装置在北美的广泛应用不断压榨着以石脑油为乙烯裂解原料工艺的经济性。相对乙烯产品市场,丙烯受页岩气革命的冲击较小,市场对丙烯的缺口依然较大。因此,在原油价格相对低迷期,开发多产丙烯的工艺技术,在未来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炼油化工企业生产丙烯的主要装置之一是催化裂解装置。催化裂解装置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脑油、柴油、蜡油和渣油,其中渣油原料经加氢处理后,丙烯在催化裂解单元的产率可达到20%甚至30%以上。然而,以柴油为原料的催化裂解装置丙烯产率较低。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提高柴油催化裂解丙烯产率以及生产轻芳烃,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中国专利CN106590741A公布了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催化转化方法,该方法中,将富含芳烃的汽油组分与初始催化裂化产物进一步催化裂化,最终得到富含低碳烯烃的液化气、富含轻芳烃的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和油浆。但所用原料油可以为C4馏分油、汽油、柴油、原油、蜡油、煤液化油和油砂油中的至少一种,该方法可将富含芳烃的汽油组分进一步催化裂化,并将所得到的富含芳烃的汽油组分进行芳烃抽提,但对原料并没有进行优化,而汽油组分的来源有限,因此轻芳烃产率提高幅度有限。
中国专利CN101063047A公开了一种提高丙烯产率的重质原料加氢处理—催化裂解的方法,重馏分油和任选的来自催化裂解单元的轻循环油可以共同在一个反应区中,也可以分别在两个装填不同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区中进行反应,其反应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和分馏后,所得的重质液相馏分去催化裂解单元,分离器分离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得到最终产品。该专利提供的方法通过加氢处理的方法提高了催化裂解单元蜡油原料的性质,但并没有对柴油原料进行切割,在加氢过程中一方面增加氢耗,另一方面会降低轻芳烃产率,且对轻石脑油馏分没有进行回炼,进一步降低了低碳烯烃的产率。
中国专利CN101139529A公开了一种焦化柴油-蒸汽裂解组合工艺方法,该方法以重质加氢焦化柴油为原料,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生成油进行馏分切割,其切割点为260~320℃,其中的加氢重组分直接进入裂解炉中,最终得到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的产率为27%左右,该专利可以有效扩大焦化柴油的利用领域,但是对焦化柴油中的轻馏分并没有进行合理利用,因而造成最终烯烃的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丙烯、丁烯和芳烃的产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柴油原料分离为轻柴油馏分和重柴油馏分,其中,所述轻柴油馏分与重柴油馏分的切割点在220-240℃的范围内;
将所得重柴油馏分引入加氢精制反应器中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加氢精制处理,得到加氢精制产物;
将所得加氢精制产物引入第一催化裂解反应器中与第一催化裂解催化剂接触并进行第一催化裂解反应,得到第一催化裂解产物和半待生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馏分油脱酸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柴油原料的加工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