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7513.2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宁健飞;陈晓双;蔡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6 | 分类号: | C12P13/06;C12R1/1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9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异亮氨酸 产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作为生产菌株,在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和/或氯高铁血红素以提高其产酸水平,成功将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从15g/L提高到了19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异亮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同时又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之一,是合成人体激素、酶类的原料,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其分解的效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被广泛运于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光化学、电化学、食品工业、化妆品等领域。在国外,L-异亮氨酸还被其大量用于乳牛催乳、制备饲料添加剂以及生产功能饮料。
目前,常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而现有的L-异亮氨酸生产菌主要有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大肠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以钝齿棒杆菌以及粘滞赛氏杆菌,其中,除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外,其余均的产酸能力均十分低下,只有谷氨酸棒杆菌与黄色短杆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为提高乳糖发酵短杆菌、以钝齿棒杆菌以及粘滞赛氏杆菌等的产酸水平,已经有许多学者从菌株的角度,试图通过突变菌株、构建基因工程菌得到产酸水平提高的乳糖发酵短杆菌、以钝齿棒杆菌以及粘滞赛氏杆菌等。
但是,由于突变菌株的正向突变率极低、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急需找到新的提高乳糖发酵短杆菌、以钝齿棒杆菌以及粘滞赛氏杆菌等菌产酸水平的思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此方法以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作为生产菌株,在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脂肪酸和/或氯高铁血红素以提高其产酸水平,成功将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从15g/L提高到了19g/L。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先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进行扩培,得到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有脂肪酸和/或氯高铁血红素。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酸的添加量为3~5wt%。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酸的添加量为3wt%。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酸包含亚麻酸、亚油酸、油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氯高铁血红素的添加量为2~3wt%。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氯高铁血红素的添加量为2wt%。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为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包含葡萄糖90~100g/L、硫酸铵12~20g/L、玉米浆90~100g/L、磷酸二氢钾3~4g/L以及硫酸镁1~2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包含葡萄糖96g/L、硫酸铵16g/L、玉米浆96g/L、磷酸二氢钾3.2g/L以及硫酸镁1.6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为6~7。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为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7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