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7487.3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4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花;周水波;欧耀辉;何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B22D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输送弯管 双层管体 管内层 耐磨合金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低碳钢 管外层 内弧 外弧 薄弱环节 结构结合 施工过程 使用寿命 抗冲击 耐磨 补强 承压 磨损 受力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双层管体,双层管体包括材质为低碳钢的管外层和材质为耐磨合金的管内层,管内层外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减小,内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增大。本发明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双层管体,双层管体包括材质为低碳钢的管外层和材质为耐磨合金的管内层,其中,管内层的结构结合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磨损和受力工况设计,外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减小,内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增大,由此补强了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得本发明的混凝土输送弯管设计更合理,耐磨、抗冲击、承压好,延长了混凝土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输送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石子骨料、水泥、水及其他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混凝土泵送设备中的混凝土泵车及拖泵,由于其具有灵活、方便、高效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建筑高层楼盘时重要的混凝土输送设备,混凝土泵送设备通过混凝土输送管把混凝土输送至楼盘高层。
在混凝土输送、泵送过程中,混凝土输送管需承受高压和混凝土的冲刷,一般要求保证17兆帕保压五分钟不爆管。混凝土输送管中的弯管,作用尤为关键,可直接影响混凝土输送管的使用寿命,作业过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同时受到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损,其中,内弧磨穿、外弧中部磨穿、外弧中部击穿的故障占弯管故障的95%,弯管的早期磨损加速与之联接的直管异常磨损,导致混凝土输送管的寿命得不到保障,此为混凝土输送管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对混凝土输送弯管的设计、制造有诸多尝试。目前市场最通用的是单层铸钢弯管,但单层铸钢弯管耐磨性和使用安全性都较低。双层热推弯管,能满足安全性要求,但耐磨性低。低碳钢内壁衬陶瓷保证安全性及耐磨性,但耐冲击性差。低碳钢外管与各种材质内管复合,通过水泥浆填充的结构及制造工艺,在耐磨性与抗冲击性上难于达到很好的平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抗冲击、承压性能好的混凝土输送弯管。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的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双层管体,所述双层管体包括材质为低碳钢的管外层和材质为耐磨合金的管内层,所述管内层外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减小,所述管内层内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增大。
作为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一方面的改进,在双层管体的端部,所述管内层外弧一侧的厚度等于管内层内弧一侧的厚度。
作为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双层管体的两端分别焊接所述弯管接头;所述弯管接头内衬耐磨套;或,所述弯管接头与所述管外层轴向对接,所述管内层向弯管接头一侧延伸并紧贴所述弯管接头的内壁设置。
作为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耐磨合金为高铬合金。
作为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管内层的硬度为62-64HRC,所述管内层的冲击功大于5J。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双层管体,所述双层管体包括材质为低碳钢的管外层和材质为耐磨合金的管内层,其中,管内层的结构结合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磨损和受力工况设计,具体的,所述管内层外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减小,所述管内层内弧一侧的厚度由中间向两头逐渐增大,由此补强了混凝土输送弯管的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得本发明的混凝土输送弯管设计更合理,耐磨、抗冲击、承压好,延长了混凝土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低碳钢制作弯管的管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74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重组多通道管路转换接头
- 下一篇: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弯管及其模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