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托伐他汀钙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3038.3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伟;曹相林;李宏伟;张国芳;李萍;梁建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伟林恒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102199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托伐 汀钙中 有关 物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托伐他汀钙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有关物质为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杂质I),该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的步骤,所述液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反向色谱柱,以流动相A和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的流动相A为体积比为35~45:55~65的溶液A和缓冲溶液的混合溶液,所述溶液A是体积比为800~950:50~200的乙腈‑四氢呋喃溶液,所述流动相B是体积比为60:10~20:20~30的缓冲溶液‑溶液A‑甲醇的混合溶液,该检测方法可将阿托伐他汀钙有关物质各组分实现充分的分离,同时在参考方法中不能检测的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也能准确有效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阿托伐他汀钙的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托伐他汀钙中有关物质(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阿托伐他汀钙是第三代他汀类调血脂药,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细胞表面的肝脏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代谢。
阿托伐他汀钙的有关物质能引起肌痛等不良反应,该分析方法提高了对杂质的检出和识别能力,提高了质量控制水平,从而更有效的保证产品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已经报道了几种阿托伐他汀钙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如专利201110197172.9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专利201310239929.5阿托伐他汀钙制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专利200910087797.2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有关物质的方法,专利201510178001.X公开了一种如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中杂质E的方法,药物分析杂质Chin JPharm Anal 2014,34(8)公开了以乙腈-四氢呋喃-醋酸铵缓冲溶液,采用HPLC法,检测阿托伐他汀钙中有关物质的方法。在参考质量标准:USP41质量标准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流动相采用单一的流动相体系,即乙腈,不含稳定剂的四氢呋喃和缓冲液,其中缓冲液为磷酸二氢铵缓冲液,采用该流动相体系可以将阿托伐他汀钙和杂质H等物质实现分离和检测,但是对于杂质I(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该体系并不能实现有效分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杂质I(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不能有效分离和检测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阿托伐他汀钙中的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的分离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阿托伐他汀钙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的步骤,所述液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反向色谱柱,以流动相A和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的流动相A为体积比为35~45:55~65的溶液A和缓冲溶液的混合溶液,所述溶液A是体积比为800~950:50~200的乙腈-四氢呋喃溶液,所述流动相B是体积比为60:10~20:20~30的缓冲溶液-溶液A-甲醇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有关物质包括阿托伐他汀钙安奈德叔丁酯,所述的反向色谱柱为C18色谱柱,C8色谱柱,苯基色谱柱或氨基色谱柱。
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溶液为醋酸盐溶液或磷酸盐溶液。
进一步的,缓冲溶液为10-100mmol/L醋酸盐溶液,pH值为3.0~4.0。
进一步的,所述的溶液A为体积比为900:100的乙腈-四氢呋喃溶液,流动相A为体积比为41:59的溶液A和缓冲溶液的混合溶液,流动相B是体积比为60:15:25的缓冲溶液-溶液A-甲醇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伟林恒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伟林恒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3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