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0504.2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百成;李燕阳;毛光丙;陈斌;梁演钊;何钦洪;刘姿;罗智;兰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9/00 | 分类号: | B61F9/00;B61B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626 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轨道交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用于所述走行轮走行;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通过对导向系统的和走行系统的分离设置,使得该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车辆运行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同时对于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国内很多城市交通状况并不好,表现出道路拥挤甚至堵塞的状况,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当前交通工具都因红绿灯、到站减速停靠、加速离站、乘客排队上下车等原因大大的降低了其平均运行速度,降低了交通运输效率,增大了整个城市的运输压力,从而导致整个交通运作状态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轨道交通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采用跨座式单轨技术方案,走行系统与导向系统均位于下车体转向架上,转向架系统需设置各种焊接轴连接导向轮和稳定轮,导致转向架系统结构复杂,制造复杂,且重量较大,且大部分技术方案均为单节车两个转向架,导致曲线通过性受到限制,环境适应性不强。导向轮与稳定轮伸出转向架较长,导致轨道梁高度较高,增加系统工程造价。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的轨道交通系统,该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车辆运行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
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车体;
走行轮,所述走行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稳定轮,所述稳定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稳定轮和所述导向轮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稳定轮的轴线沿竖向;
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下侧,所述走行轮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表面;
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车辆的上侧,所述第二轨道的下侧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穿透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面向上延伸,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框,所述导向框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导向轮和稳定轮,所述导向框的底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上还设有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所述第一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左侧,所述第二轨道挡板设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一轨道挡板和第二轨道挡板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且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框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导向系统轴,所述导向系统轴的上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框,下端连接至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导向系统轴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0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转向架
- 下一篇:基于煤矿工程的煤炭矿车的脱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