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的高电导率柔性可穿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0152.0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国世上;张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纳米线 可穿戴 电极 高电导率 柔性电极 电导率 透明的 可用 制备 聚乙烯吡咯烷酮 可穿戴电子设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聚偏二氟乙烯 生物兼容性 导电材料 光电器件 后期处理 接触电阻 柔性基底 透明薄膜 乙二醇 有效地 成膜 基底 去除 镶嵌 体内 透明度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的高电导率柔性可穿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银纳米线为导电材料,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透明薄膜为柔性基底,银纳米线镶嵌于PVDF薄膜表面,提升了柔性电极的耐久性。其中,银纳米线由可大规模生产的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体系制备而得,在柔性电极成膜的同时,包裹在银纳米线表面的PVP层被有效地去除,降低了银纳米线与银纳米线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提高了柔性电极的电导率。本发明银纳米线电导率的提高不需要前期以及后期处理,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柔性可穿戴电极的基底具有生物兼容性,可用生物体内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本发明柔性可穿戴电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高电导率,可用于可穿戴光电器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穿戴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的高电导率柔性可穿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以其便携性、舒适性和高度集成等特点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柔性电极是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单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导线制品,而是集电路和柔性或可延展性基底于一体的新材料,具有耐弯折、耐摩擦、可缠绕等特点,能稳定地工作在强腐蚀环境下。它涉及到柔性光电器件、柔性能量收集器以及生物信号传感器等一系列可穿戴电子领域。
目前被广泛利用的透明柔性可穿戴电极,主要分为传统的氧化铟锡(ITO)、石墨烯和碳纳米管(CNTs)等新材料、以及金属纳米材料。氧化铟锡虽然在高透明下具有较低的方块电阻,但是该材料不仅易脆而且昂贵,其主要成分铟也是属于稀有金属类,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虽然具有高透明度,但是较大的方块电阻一直限制了其在高效率电子传输器件中的应用。所以,基于金属纳米材料制备可穿戴柔性电极,不仅能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而且加工成本低廉,使用更环保,亦可大面积生产。金属中以银的导电性为最优,用温和的乙二醇/PVP体系制备的银纳米线(AgNWs)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且其网络结构在较高的透明度下具有和ITO一样的电导率。但在该体系中合成的银纳米线表面会被包裹一层薄薄的PVP,影响了电子传输,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纳米线的导电性。
发明内容
针对乙二醇/PVP体系制备的银纳米线因表面包裹PVP导致导电率下降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一定粘稠度的透明的PVDF溶液制备聚偏二氟乙烯透明薄膜,利用多元醇法制备的银纳米线为导电材料,使其镶嵌于聚偏二氟乙烯透明薄膜表面,防止了银纳米线从聚偏二氟乙烯透明薄膜表面脱落,提升了柔性电极的耐久性;在柔性电极成膜的过程中,多元醇法制备的银纳米线表面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层被有效地去除,提高了柔性电极的电导率。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柔性可穿戴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偏二氟乙烯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常温下磁力搅拌,配制成浓度为10~20wt%的PVDF溶液;
(2)采用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然后将银纳米线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得到银纳米线分散液;
(3)将银纳米线分散液滴加在亲水性基底上,旋涂,于80~120℃加热至乙醇完全挥发,得到均匀的银纳米线网络结构;
(4)将PVDF溶液涂覆在银纳米线网络结构上,静置,待溶液中气泡消失后,放入80~120℃烘箱中烧结,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表面镶嵌有银纳米线网络结构的聚偏二氟乙烯透明薄膜,即柔性可穿戴电极。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的步骤为: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二醇中,在50~70℃的水浴锅中磁力搅拌下,滴加氯化铁的乙二醇溶液,滴加完成后将水浴温度升至100~120℃,滴加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滴加完成后静置反应15~17h,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用乙醇清洗若干次,得到银纳米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0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