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9573.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姚春林;冯乔春;张永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123/22;C09J11/04;C09J11/08;C09J109/02;C09J16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强 阻尼胶片 汽车用 制备 粘接性能 补强胶片 小时盐雾 阻尼胶层 阻尼系数 补强胶 低温油 隔离层 环保性 结构层 面钢板 耐候性 约束层 支撑层 混炼 基材 降噪 塑炼 冲洗 固化 腐蚀 复合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依次包括如下结构层:约束层、阻尼胶层、隔离层、补强支撑层、补强胶层;通过塑炼混炼等步骤将各层复合。本发明制备的补强胶片在多项性能上均能够做到业内领先,产品补强、降噪、环保性和耐候性均得到良好的配合,如低温油面钢板粘接性能、阻尼系数、抗冲洗性能、与基材的固化粘接性能、抗480小时盐雾腐蚀等性能均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车身的加强与减振降噪领域的研究,一直是汽车行业改进提升的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汽车行业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通常是采用粘贴补强胶片车实现车身加强,减震降噪则是采用粘贴阻尼胶片或喷涂阻尼涂料,但在施工应用中,两者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即采用补强即无法实现减振降噪,采用阻尼材料即无法实现车身加强,因此亟待一种便于施工且能够同时实现对汽车车身加强及减震降噪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加强和减震降噪效果、便于施工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依次包括如下结构层:约束层、阻尼胶层、隔离层、补强支撑层、补强胶层。即在汽车车身钢板外依次设置有补强胶层、补强支撑层、隔离层、阻尼胶层、约束层。
进一步的,上述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中,所述阻尼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基橡胶100份,聚异丁烯10-30份,SEBS 10-15份,云母粉20-40 份,碳酸钙250-350份,EVA12-16份,松焦油25-35份;
所述EVA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SEBS即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
所述补强胶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腈橡胶20-30份、增粘橡胶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活性填充剂20-50份、活性碳5-10重量份、无味固化剂5-10 份;
所述隔离层材质为孔型热熔性薄膜材料;所述约束层材质为玻纤或金属箔;所述补强支撑层材质为玻纤。
丁基橡胶由于分子链中含有很多侧甲基,弹性滞后较大,耗能明显,因此有明显的阻尼作用;增粘橡胶可增加胶片表面的润湿,提高粘性,云母可提高阻尼胶耐热性、阻燃性;活性填充剂可提升产品硬度、降低成本;环氧树脂高温固化后,能够使胶层本体强度及胶层与复合层材料粘接强度显著提升,达到最大8倍的补强倍率;本发明的结构层状关系使得阻尼与加强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作用,且便于生产和在汽车车身钢板表面施工。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中,所述阻尼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基橡胶100份,聚异丁烯15份,SEBS 12份,云母粉35份,碳酸钙300份,EVA 15份,松焦油30份;
所述补强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包括丁腈橡胶25份、增粘橡胶15份、环氧树脂30份、活性填充剂40份、活性碳6重量份、无味固化剂5份。
进一步的,上述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中,所述丁基橡胶选择为高门尼粘度中等饱和度的牌号;所述SEBS硬度范围为50-70邵氏硬度;所述云母粉为白云母粉,其莫氏硬度为2.5-3。
进一步的,上述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中,所述增粘橡胶为聚异丁烯、液体丁腈、聚丁二烯橡胶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9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