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9573.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姚春林;冯乔春;张永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123/22;C09J11/04;C09J11/08;C09J109/02;C09J16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强 阻尼胶片 汽车用 制备 粘接性能 补强胶片 小时盐雾 阻尼胶层 阻尼系数 补强胶 低温油 隔离层 环保性 结构层 面钢板 耐候性 约束层 支撑层 混炼 基材 降噪 塑炼 冲洗 固化 腐蚀 复合 配合 | ||
1.一种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结构层:
约束层、阻尼胶层、隔离层、补强支撑层、补强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基橡胶100份,聚异丁烯10-30份,SEBS 10-15份,云母粉20-40份,碳酸钙250-350份,EVA 12-16份,松焦油25-35份;
所述补强胶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腈橡胶20-30份、增粘橡胶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活性填充剂20-50份、活性碳5-10重量份、无味固化剂5-10份;
所述隔离层材质为孔型热熔性薄膜材料;
所述约束层材质为玻纤或金属箔;
所述补强支撑层材质为玻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丁基橡胶100份,聚异丁烯15份,SEBS12份,云母粉35份,碳酸钙300份,EVA 15份,松焦油30份;
所述补强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包括丁腈橡胶25份、增粘橡胶15份、环氧树脂30份、活性填充剂40份、活性碳6重量份、无味固化剂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丁基橡胶选择为高门尼粘度中等饱和度的牌号;
所述SEBS硬度范围为50-70邵氏硬度;
所述云母粉为白云母粉,其摩氏硬度为2.5-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粘橡胶为聚异丁烯、液体丁腈、聚丁二烯橡胶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丁腈橡胶的丙烯腈含量中高含量30-40%;
所述聚丁二烯橡胶粘度为500-4000mPa·S;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和/或双酚F环氧树脂;
所述环氧树脂环氧当量为170-200g/eq;
所述活性填充剂为轻钙,所述轻钙的粒径为0.5-10μm;
所述无味固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层在140-170℃温度下可熔。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塑炼:利用开炼机在温度不超过80℃条件下对丁基橡胶和丁腈橡胶进行塑炼;
S2.混炼:包括两部份,阻尼胶混炼和补强胶混炼;
阻尼胶混炼:利用开炼机或密炼机对塑炼后的丁基橡胶、聚异丁烯、SEBS、填料进行混炼,温度不超过80℃;
补强胶混炼:利用开炼机将塑炼后的丁腈橡胶、增粘橡胶、环氧树脂、活性填充剂、无味固化剂进行混炼,温度不超过60℃,均匀分散各组分。
S3.挤出裁切:包括两部份,阻尼胶层挤出裁切与补强胶层挤出裁切;
阻尼胶层裁切:阻尼胶实通过挤出机挤出,挤出工艺温度为30-50℃,在挤出过程中与约束层和隔离层复合贴合,混炼胶挤出厚度1-2mm,经压辊压实,经传送带经裁切机裁切成片;
补强胶层裁切:混炼后的补强胶物料通过挤出机挤出,挤出工艺温度为40-60℃,在挤出过程中与玻纤布及隔离纸复合贴合,混炼胶挤出厚度1-2mm,经压辊压实,经传送带经裁切机裁切成片;
阻尼胶层与补强胶层的复合:利用压辊对阻尼胶层和补强胶层进行加压复合,然后按用户要求对复合后的胶片进行裁切、包装。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复合型补强阻尼胶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开炼机辊距为0.5-2mm;
所述步骤S2中开炼机的辊距为2-10mm,混炼时间为30±5min;
所述步骤S2混炼后的产品经过混炼胶薄通工艺处理后再进行步骤S3,所述混炼胶薄通工艺具体流程为:将开炼机辊距调整至1-2mm,对混炼胶进行薄通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95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