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8915.8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旺;徐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洛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726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型钢 混凝土 灌注 转换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灌注桩二次成孔及型钢就位固定(以桩径Φ1500mm为例);2、直螺纹套筒与钢筋的定尺连接;3、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翼缘的定尺连接。本发明利用型钢作为结构骨架,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使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能有效转换传递到隧道两边的天然地基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城市工程建设场地中,建筑物地基下常存在正在使用的建(构)筑物,如隧道等。既要保证施工时地基下既有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还要确保新建建(构)筑物施工的顺利实施,必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给以解决。
采用型钢砼转换梁—桩组成的托换结构体系实施跨越,新建建(构)筑物荷载通过托换基础梁全部传递到隧道外侧的型钢混凝土桩上,然后传到自然地基,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和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该项技术利用型钢作为结构骨架,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使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能有效转换传递到隧道两边的天然地基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性能,但在施工上具有较大难度,本发明研发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对山区城市建设中新建筑物跨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处理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其技术先进,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利用型钢作为结构骨架,可减小桩、梁的截面尺寸,大幅度提高跨越能力和承载力,具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优点,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强,使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能有效转换传递到隧道两边的天然地基上,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灌注桩二次成孔及型钢就位固定(以桩径Φ1500mm为例);2、直螺纹套筒与灌注桩型钢的定尺连接;3、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翼缘的定尺连接。
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1.1、施工作业面准备:以梁底部标高以下150mm作为土方开挖控制底标高,进行施工作业面土基处理。
1.2、预埋钢板:在距桩中心1050mm且与H型钢钢骨柱腹板平行处的垫层内埋设4块260mm×200mm×12mm钢板,其钢板面标高与混凝土面标高相平。
1.3、场地硬化并预留桩位:采用C20混凝土浇筑2300mm宽,1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条带,内配A10@150的双向钢筋网片,超出桩边300mm,在桩位处以桩心为中心留设1700mm×1700mm×150mm的洞口;
1.4、灌注桩施工:在预留的桩位处进行钻孔,第一次钻孔深度H1=3m,直径Φ=1600mm,安装钢护筒并调整好位置,用混凝土浇筑填塞垫层与桩护筒之间空隙,第二次成孔孔径Φ1500mm,长度按照设计要求。
1.5、灌注桩内型钢就位固定:二次成孔完毕,将H型钢吊入桩孔内,然后利用型钢柱顶钢板上焊接的16b型(160mm×65mm×8.5mm)槽钢搁置在桩外侧预埋钢板上,根据垫层上所弹桩位线进行准确定位,定位后将槽钢与垫层内预埋钢板满焊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洛学院,未经商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8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桩头标高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桩头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