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8915.8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旺;徐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洛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726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型钢 混凝土 灌注 转换 施工 方法 | ||
1.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灌注桩二次成孔及型钢就位固定,以桩径Φ1500mm为例;(2)、直螺纹套筒与钢筋的定尺连接;(3)、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翼缘的定尺连接;
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1.1)、施工作业面准备:以梁底部标高以下150mm作为土方开挖控制底标高,进行施工作业面土基处理;
(1.2)、预埋钢板:在距桩中心1050mm且与H型钢钢骨柱腹板平行处的垫层内埋设4块260mm×200mm×12mm钢板,其钢板面标高与混凝土面标高相平;
(1.3)、场地硬化并预留桩位:采用C20混凝土浇筑2300mm宽,1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条带,内配Φ10@150的双向钢筋网片,超出桩边300mm,在桩位处以桩心为中心留设1700mm×1700mm×150mm的洞口;
(1.4)、灌注桩施工:在预留的桩位处进行钻孔,第一次钻孔深度H1=3m,直径Φ=1600mm,安钢护筒并调整好位置,用混凝土浇筑填塞垫层与钢护筒之间空隙,第二次成孔孔径Φ1500mm,长度按照设计要求;
(1.5)、灌注桩内型钢就位固定:二次成孔完毕,将H型钢吊入桩孔内,然后利用型钢柱顶钢板上焊接的16b型160mm×65mm×8.5mm槽钢搁置在桩外侧预埋钢板上,根据垫层上所弹桩位线进行准确定位,定位后将槽钢与垫层内预埋钢板满焊牢固;
桩内H型钢翼缘处采用80mm×60mm×4mm的矩形钢撑与钢护筒上下口处焊牢固,具体方法为:当H型钢顶部校正加固完成后,派专业电焊技术人员利用软梯下至H型钢底部,利用80mm×60mm×4mm的矩形钢管在4个方向撑牢土体与H型钢并焊接牢固,然后上至钢护筒底部,利用80mm×60mm×4mm的矩形钢管在4个方向撑牢钢护筒与H型钢并焊接牢固,校正就位后进行砼浇筑,采用双导管同时均衡浇筑,浇筑的同时随时利用垫层上桩位墨线进行拉线检测,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进行位置和标高的检查校正,完成就位固定;
步骤(1.4)的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放样定位→清除障碍物→钻机定位→制浆→埋设护筒→选择钻进参数→钻进成孔→泥浆循环→泥浆外运→清孔→制作钢筋笼→运送钢筋笼→下钢筋笼和固定型钢→拼接导管→下导管→运输混凝土→试块制作→混凝土灌注→起拔护筒→回填桩孔;
对于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的连接问题,因钢筋和型钢材料的刚性不同,把钢筋与直螺纹套筒连接后,将两端连接直螺纹套筒的钢筋推放到预定位置,采用Φ8措施钢筋焊接固定,然后完成直螺纹套筒与型钢的定尺连接,施工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进行施工;钢筋与直螺纹套筒实施连接后,套筒与型钢连接;
对于梁下部钢筋与桩内型钢的连接,把钢筋与直螺纹套筒连接后,将整段钢筋推进到预定位置,采用措施钢筋焊接固定,以防自然垂曲,因钢筋间距小,所以钢筋推进从中间向两边进行,与普通焊接相比焊接操作困难、保证焊接质量的技术难度加大;
梁为型钢梁,其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桩距校核→清除障碍物→放样定位→校核拼装梁→吊装就位→支撑焊接→焊接及验收→定尺连接及钢筋松绑→支设模板→试块制作→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洛学院,未经商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89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桩头标高控制及保护装置、以及桩头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