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4-氯苯基)-3-丁烯-1-醇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7163.3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李劲;陈月佳;刘志刚;吴同文;朱梦鑫;范敏琪;张磊;林炳安;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38 | 分类号: | C07C29/38;C07C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1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氯苯甲醛 收率 氯苯基 氯丙烯 摩尔比 滴加 丁烯 催化剂 绿色环保理念 无水无氧条件 油状透明液体 反应选择性 生产成本低 快速搅拌 滤液分层 有机溶剂 反应釜 反应物 活泼氢 抽滤 底物 锌粉 下层 保温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4‑氯苯基)‑3‑丁烯‑1‑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反应釜内,加入水、粉碎好的对氯苯甲醛、催化剂,快速搅拌,室温下滴加3‑氯丙烯,滴加时间5‑7小时,滴完后保温2小时,反应完成后抽滤,滤液分层取下层,干燥后得油状透明液体1‑(4‑氯苯基)‑3‑丁烯‑1‑醇,含量95%‑95.9%,收率93%‑95%,其中对氯苯甲醛和3‑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1.05‑1.08,对氯苯甲醛和锌粉的摩尔比为1∶0.5‑1.01,催化剂质量为对氯苯甲醛质量的0.4‑0.7%,反应温度为15‑30℃,反应时间7‑9小时,收率93‑95%。本发明收率高,生产成本低,不需要无水无氧条件下操作,不需要处理易燃有机溶剂,不需要保护底物或反应物上活泼氢,反应速度和反应选择性高,安全性好,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4-氯苯基)-3-丁烯-1-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环丙唑醇是瑞士山道士公司开发的一种优良三氮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等特点。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属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菌均有效。与其它杀菌剂混用,能很好防治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防治麦类锈病持效期为4~6周,防治白粉病为3~4周。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
1-(4-氯苯基)-3-丁烯-1-醇是环丙唑醇一个重要的中间体,其合成工艺在中国专利CN101857576B、《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第40卷第5期(作者:童云、武梅)以及《化学试剂》2010年第32卷第10期(作者:李鸿波等)中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1-(4-氯苯基)-3-丁烯-1-醇合成主要是由烯丙基氯或烯丙基溴和对氯苯甲醛经格氏反应而成,一般反应常用溶剂为乙醚或四氢呋喃。
Grignard反应是指醛酮的羰基与有机镁试剂亲核加成的反应,是生成新碳-碳键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但有机镁试剂通常对水和空气高度敏感,需在无水无氧条件下操作,而使用的溶剂乙醚或四氢呋喃闪点低,易燃易爆,且在反应中用量大,反应引发的不好,易发生冲料或燃爆危险,企业生产安全无保证,由于溶剂本身易挥发性及难回收性,因而环保处理难度大,成本较高,不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理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经济环保又安全稳定的1-(4-氯苯基)-3-丁烯-1-醇生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提出此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4-氯苯基)-3-丁烯-1-醇的生产方法,此方法用水代替有机溶剂,既经济环保又安全稳定,本发明操作简便,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减少环保处理压力,又保证了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1-(4-氯苯基)-3-丁烯-1-醇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在反应釜内,加入水、粉碎好的对氯苯甲醛、锌粉、催化剂,快速搅拌,室温下滴加3-氯丙烯,滴加时间5-7小时,滴完后保温2小时;
4)取样分析,反应完成后抽滤,滤液分层取下层,干燥后得油状透明液体1-(4-氯苯基)-3-丁烯-1-醇;
其中,对氯苯甲醛和3-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1.05-1.08,催化剂质量为对氯苯甲醛质量的0.4-0.7%,所述对氯苯甲醛和锌粉的摩尔比为1∶0.5-1.01,反应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氯化亚铜,反应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7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