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65031.7 | 申请日: | 201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坤 |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导向杆 连接座 旋转控制装置 车辆转向 传动装置 平坦路段 万向杆 晃动 车身 转动 车辆行驶安全 路段 施加 位置传感器 转向自由度 控制面板 自动消除 固定筒 横拉杆 偏转力 右车轮 原有的 左车轮 齿柱 拉杆 车速 焊接 恢复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方向盘、方向盘连接座、万向杆、旋转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右车轮、右横拉杆、齿柱、长固定筒、左横拉杆、左车轮、控制面板,方向盘连接座焊接于方向盘的前端,万向杆嵌在方向盘连接座的前端,本发明通过设有旋转控制装置,在车身发生较大晃动时,装置可以自动对导向杆施加一定大小的摩擦力,根据车身晃动的大小来决定,相对于平坦路段,坑洼路段要转动方向盘需要施加更大的偏转力,由于坑洼路段车速较低,操作者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控制方向盘的转动,平坦路段,装置自动消除对导向杆的摩擦力,使导向杆恢复原有的转向自由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属于车辆以及转向传动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机构用以控制各类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行驶方向的机构,在艾克曼于19世纪末发明梯形连杆转向机构后,汽车已普遍采用轮转向,为使结构简单,大多数车辆用前轮转向,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既车身晃动较大时,由于操作者的身体会随着车身的晃动而发生晃动,车身晃动时,操作者对方向盘稳定控制的难度将提高,稍不注意,方向盘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偏离原有行驶路线,与周围物体或车辆发生剐蹭,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既车身晃动较大时,由于操作者的身体会随着车身的晃动而发生晃动,车身晃动时,操作者对方向盘稳定控制的难度将提高,稍不注意,方向盘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偏离原有行驶路线,与周围物体或车辆发生剐蹭,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方向盘、方向盘连接座、万向杆、旋转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右车轮、右横拉杆、齿柱、长固定筒、左横拉杆、左车轮、控制面板,所述方向盘连接座焊接于方向盘的前端,所述万向杆嵌在方向盘连接座的前端,所述万向杆的前端与旋转控制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旋转控制装置的前端,所述位置传感器胶连接于旋转控制装置的右端,所述旋转控制装置的下端与齿柱的中段相啮合,所述长固定筒嵌套在齿柱的外圈,所述右横拉杆焊接于齿柱的右端,所述右车轮嵌在右横拉杆的右端,所述左横拉杆焊接于齿柱的左端,所述左车轮嵌于左横拉杆的左端,所述右车轮与左车轮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旋转控制装置由槽片结构、液压传动结构、棘轮结构、电机驱动结构、导向柱结构、斜齿盘结构、增大摩擦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导向柱结构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中段,所述槽片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液压传动结构传动连接于槽片结构的下端,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的上端与导向柱结构的中段相贴合,所述液压传动结构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棘轮结构的下端与电机驱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斜齿盘结构焊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下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左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的下端与斜齿盘结构的上端传动连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槽片结构由摩擦架、L型固定架、弯折杆、水平杆、配合轮、槽片、U型固定架、配合轮同步带组成,所述摩擦架焊接于弯折杆的下端,所述弯折杆的中段与L型固定架机械连接,所述水平杆的左端与弯折杆间隙配合,所述水平杆的右端与U型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U型固定架焊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右端,所述槽片的上端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槽片的中段与水平杆机械连接,所述槽片的下端间隙配合在配合轮的前端,所述配合轮同步带的上端环绕连接于配合轮的外圈,所述配合轮同步带的下端与液压传动结构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L型固定架的左端与导向柱结构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坤,未经刘志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5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转向柱的冗余齿轮组件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方向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