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2228.5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硕;张萌;蔡子凡;刘瑞鹏;贾东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马东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名制 网络 身份 生成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真正实现“人证同一”、并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本发明公开的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基于用户的公民身份信息和互联网应用中注册的网络应用用户名进行了加密映射,能够获得独特的网络身份标识,实现互联网“人证同一”。由于该网络身份标识不可还原、不可推算,只对应唯一用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身份信息泄露和使用安全。同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对在使用互联网应用中涉及的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公民身份信息也进行加密保护,进一步保护了个人隐私免遭泄露。本发明既便于网络身份实名制化,又有效保护了个人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身份是指公民为使用互联网服务而注册、登记的网络账户。通常情况下,网络身份是匿名的,一般不能直接与现实社会的公民个体直接关联,因此带来了一些隐患,互联网违法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近些年,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互联网实施必要的监管。
为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需要将网络身份实名制,使其可以在现实社会中锁定对应的公民个人。
当前,我国互联网应用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实名制管理:
1)用户手动输入自己的公民身份号码、姓名等关键身份信息,进行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2)用户使用该互联网应用程序将身份证进行拍照,或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经过后台人工或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处理,完成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3)用户上传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经过后台人工或自动处理,实现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当前网络账户实名登记存在如下缺陷:无法确保用户使用的是本人的身份信息,例如,虽然获取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但是没有核验身份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该身份信息可能伪造,而且,即使使用了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但是无法核验该身份信息和用户的同一性,导致身份信息容易被买卖和冒用。
上述三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着隐私泄露隐患,无法对用户隐私进行有效的保护。可见,当前缺乏一种有效的身份隐藏方法,能够将现实社会的个人身份信息可信地映射到互联网网络中,同时又能够保障个人隐私安全,而这是维护网络活动秩序、规范网络行为道德、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真正实现“人证同一”、并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与用户二代身份证对应的唯一身份证号和卡体标识;
将所述身份证号和卡体标识分别转换为虚拟形式的身份标识和卡体标识;
将所述用户的网络应用用户名与该用户的所述虚拟形式的身份标识和卡体标识进行加密映射,获得所述用户的网络身份标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人证同一”的实名认证机制。获得的网络身份标识,不含任何显式的可关联用户个人的信息,但却唯一标识一个固定的用户个人,在司法取证等特殊情况下公关机关可以调取与用户个人相关联的所有信息。即网络身份标识能与公民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有关联,又不能倒推公民身份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网络身份标识,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即个性化的。在不改变现有互联网应用的认证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用户个人在互联网上活动的后台“实名化”,同时有效避免了现有实名方式所造成的用户身份信息广泛传播的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实名制网络身份生成和保护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22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