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53322.4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刘海涛;韩超;刘海洋;李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22;C04B38/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许菲菲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泥质 碳化硅 多孔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赤泥20‑25%、碳化硅55‑60%、氟化铝4‑5%、石墨12‑18%、高岭土5‑10%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3%;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3%。本发明以氧化铝工业废弃物赤泥和碳化硅为主要原料,以氟化铝为催化剂,加速了高岭土、赤泥中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原位合成莫来石的反应,将原位合成莫来石的反应温度降低了200℃左右,莫来石起到了粘结相作用,比纯碳化硅烧结温度降低了600℃左右,实现了多孔陶瓷的低碳生产,节约了能源,此外,莫来石又可提高多孔陶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所得多孔陶瓷产品,抗弯强度可达到61.3MPa,气孔率达到31.4%,可用于高温烟尘的过滤器和高温催化剂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多孔陶瓷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工艺大国方面地位升高,氧化铝年产量逐渐增加,再加上铝土矿品位的下降,赤泥的年排放量迅猛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赤泥的累计堆存量已达2亿吨。一方面,因其高碱性和氟、铝有害物质破坏了附近土壤的生态平衡,干扰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赤泥颗粒细小,干燥后在空气中成为悬浮物,污染环境。赤泥的处置已经成为铝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也是全球的热点话题之一。赤泥中富含氧化钙、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与硅酸盐陶瓷成份相近,因此,利用赤泥生产陶瓷材料成为高效处置赤泥的主流方向。
碳化硅陶瓷具有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低和优良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高温气体净化器、汽车尾气过滤器和传感器等各个领域,但是碳化硅烧结温度超过2000℃,碳化硅陶瓷的烧成温度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赤泥和碳化硅为主要原料,利用莫来石的热膨胀系数与碳化硅接近,在碳化硅多孔陶瓷制备中通过生成莫来石粘结相,降低碳化硅陶瓷的烧成温度,同时改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该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赤泥20-25%、碳化硅55-60%、氟化铝4-5%、石墨12-18%、高岭土5-10%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3%;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3%。
如上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如上所述的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赤泥、碳化硅、氟化铝、石墨、高岭土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备用;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赤泥、碳化硅、氟化铝、石墨和高岭土在130-170℃温度条件下烘烤2-6h,之后分别球磨6-10h,至球磨粒度在200目以下,得球磨后的原料,备用;
步骤3、将步骤2球磨后的原料混匀,得混合物,备用;
步骤4、将步骤3的混合物中加入步骤1称取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之后,在23-27MPa压力下模压成型,制得生坯料,备用;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生坯料在140-160℃温度条件下烘烤3-5h,之后通过温度调控进行烧结,所述温度调控包括两次升温阶段和一次降温阶段,第一次升温阶段在空气气氛下使温度从20℃逐渐升至1050℃,第二次升温阶段在氢气气氛下使温度从1050℃逐渐升至1400℃,降温阶段使温度从1400℃降至250-400℃,制得陶瓷制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赤泥20%、碳化硅55%、氟化铝4%、石墨14%、高岭土5%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3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