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53322.4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刘海涛;韩超;刘海洋;李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22;C04B38/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许菲菲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泥质 碳化硅 多孔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赤泥20-25%、碳化硅55-60%、氟化铝4-5%、石墨12-18%、高岭土5-10%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3%;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3%;所述赤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CaO 12-15%、Al2O3 18-23%、SiO2 25-32%、Fe2O3 20-23%、K2O 2-5%和Na2O 3-8%;所述高岭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CaO 1-3%、Al2O3 35-40%、SiO2 45-50%、Fe2O3 1-3%、K2O 1-3%和Na2O 0.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陶瓷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赤泥20%、碳化硅55%、氟化铝4%、石墨14%、高岭土5%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2%;其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为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赤泥、碳化硅、氟化铝、石墨、高岭土和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备用;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赤泥、碳化硅、氟化铝、石墨和高岭土在130-170℃温度条件下烘烤2-6h,之后分别球磨6-10h,至球磨粒度在200目以下,得球磨后的原料,备用;
步骤3、将步骤2球磨后的原料混匀,得混合物,备用;
步骤4、将步骤3的混合物中加入步骤1称取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之后,在23-27MPa压力下模压成型,制得生坯料,备用;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生坯料在140-160℃温度条件下烘烤3-5h,之后通过温度调控进行烧结,所述温度调控包括两次升温阶段和一次降温阶段,第一次升温阶段在空气气氛下使温度从20℃逐渐升至1050℃,第二次升温阶段在氢气气氛下使温度从1050℃逐渐升至1400℃,降温阶段使温度从1400℃降至250-400℃,制得陶瓷制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采用三维立体混料机进行混匀,混合时间为10-15h。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温度调控具体如下:
第一次升温阶段:在空气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度,将温度从20℃升温至650℃,达到650℃之后保持恒温1h;之后在空气气氛下以2.5℃/min的升温速度,将温度从650℃升温至1050℃,达到1050℃之后保持恒温1h;
第二次升温阶段:在氢气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度,将温度从1050℃升温至1400℃,达到1400℃之后保持恒温3h;
降温阶段:在1400℃温度下保持恒温3h之后,以0.8℃/min的降温速度,将温度从1400℃降温至900℃;之后自然降温,将温度从900℃降至250-400℃时出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从650℃升温至1050℃,开始生成莫来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采用管式炉进行温度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33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