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34785.6 | 申请日: | 201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3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沙建军;林冠璋;吕钊钊;张兆甫;祖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47/14 | 分类号: | C22C47/14;C22C47/04;C22C49/06;C22C101/1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碳化硅 颗粒 共增铝基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羟乙基纤维素溶于水中形成的胶体为分散液,将表面改性的碳纤维与碳化硅颗粒均匀分散于铝粉中,再通过快速过滤胶体溶液得到三者混合均匀的粉体,然后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将粉体热压成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制备的复合材料质地轻,抗拉、抗弯强度大,硬度也较高,能够很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等特性,铝作为一种常用金属具有密度低,导电、导热性能好,断裂韧性高,抗腐蚀性能好等特点。将碳纤维应用于增强铝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的比强度、比模量,耐腐蚀等特性。碳化硅具有高的硬度、高模量,低热膨胀等优点,在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碳化硅颗粒,能够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开拓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飞机上的货舱桁架,卫星导波管,天线骨架等领域。
在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是碳纤维与碳化硅颗粒在铝基体中分散问题,碳纤维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长径比,导致纤维之间受较强范德华力影响,使得碳纤维很容易团聚且难于分散,碳化硅颗粒粒径一般为微米或纳米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在铝基体中也很难分散,其次碳纤维与铝基体存在着严重界面反应问题。羟乙基纤维素的水溶液能够形成一种胶体,这种胶体能够有效的分散碳纤维与碳化硅颗粒。碳纤维表面处理能够避免纤维与铝基体之间严重化学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胶体分散与过滤的方法,克服了碳纤维与碳化硅颗粒在铝基体中分散难的问题,制备出一种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2,将处理好的碳纤维剪切为短纤维;
步骤3,将羟乙基纤维素溶于蒸馏水中,机械搅拌2-3小时,静置12小时待其稳定形成一种胶体;
步骤4,将短纤维置于胶体中,机械搅拌1-2小时,使短纤维均匀分散于胶体中,得A胶体;再将碳化硅颗粒和铝粉置于胶体中,搅拌1小时使其均匀混合,得B胶体;最后A胶体和B胶体混合,搅拌30分钟,混合均匀,其中,胶体的质量分数为78%-87%,铝粉的质量分数为10%-14%,碳化硅颗粒的质量分数1.5%-4%,碳纤维的质量分数1.5%-4%;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混合胶体置于过滤管中,控制混合胶体体积与过滤管总体积比为1:10-1:20,快速过滤掉胶体得到混合均匀粉体。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粉体置于模具中,在真空条件下加压烧结,烧结温度600℃-700℃,所加压力10-30MPa,保温时间5-30min,得到碳纤维/碳化硅颗粒共增铝基复合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碳纤维表面处理,为纤维表面电镀铜涂层、镍涂层或表面石墨化。
所述的碳纤维表面电镀铜涂层的电镀液:硫酸:120g/1L;五水硫酸铜:150g/1L;氯化铜:0.4g/1L;甲基紫:0.03g/1L;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0.03g/1L;OP乳化剂:0.8g/1L;电流密度3A/dm2,电镀时间5min。
所述的碳纤维表面电镀镍涂层的电镀液:硫酸镍:150g/1L;硼酸:70g/1L,电流密度2A/dm2,电镀时间5min。
所述的碳纤维表面石墨化处理工艺为在真空条件下,在高温1500℃-2000℃对碳纤维处理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4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