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2725.0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熊闯;刘冠华;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贾玉忠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靠性分析 学科 自适应 模糊 隶属度 收敛 不确定性分析 理论计算 一次循环 配置点 上下界 体积比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多学科可靠性分析领域。首先,建立多学科可靠性分析模型;其次,在隶属度轴上配置点并通过截集策略得到相应的截集区间;其次,通过区间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得到截集区间下的多学科响应上下界;然后,采用体积比理论计算截集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各截集下的可靠性在隶属度轴上进行自适应配点并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计算多学科可靠性,否则,进行下一次循环。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为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学科设计优化设计在处理复杂工程问题上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设计师可以把握学科之间的耦合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改善设计。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缺乏知识,随机材料特性,设计和制造缺陷,不同加载条件等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工程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日益提高的要求,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迅速发展起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工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为了避免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多学科系统的失效,许多多学科可靠性分析方法被提出。总体上,三种不确定性模型被用来处理这些不确定性,即概率模型、区间模型和模糊模型。
在概率模型中,不确定变量被看做随机变量,完善的概率理论给随机不确定性下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然而概率模型需要大量的样本信息来构造不确定变量精确的概率密度分布,然而工程中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样本。因此,发展了非概率模型。区间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非概率模型,在区间模型中,只需要确定不确定变量的上下界。由于其建模方面,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模糊模型是近年来发展的又一种非概率模型。随着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以人们现有知识或技能的局限性所产生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中,有些只能根据已有实验和专家经估计出这些参数在某值附近这样模糊的信息。这类不确定性广泛地存在于工程对象的几何特征、材料特性、荷载及边界条件等方面,将其按照模糊因素处理更为合适。通过截集策略,模糊模型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区间。常见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等分法,其将隶属度函数等分为m段。在工程实际中,m的取值通常很小,以保证计算效率,然后这样往往会导致计算所得的结果不精确,特别是隶属度函数为非线性时。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改善传统方法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计算精度较高,是现有方法很好的一个补充。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自适应配点的多学科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其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所作的现实的抽象、假设情况,知识的缺乏情况,几何尺寸和加载条件,材料特性确定输入参数的模糊分布,利用合理表征贫信息、少数据条件下的模糊不确定性参数的集合;
步骤二:在隶属度轴上设置截集a,b,c并得到相应的截集区间a,b的初始值分别为0和1,c为a和b的中点;
步骤三:通过区间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得到截集区间下的多学科响应上下界;
步骤四:采用体积比理论计算截集a,b,c下的可靠性;
步骤五:通过各截集下的可靠性在隶属度轴上进行自适应配点并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输出各截集下的可靠性结果,否则,在隶属度轴上配置更多的点,进行下一次循环;
步骤六:计算多学科模糊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2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