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1787.X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9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晏飞;李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6/00 | 分类号: | B60K6/00;B60L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动力汽车 增程式 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动力系统 气动驱动系统 后悬架 前悬架 充电 振动能量回收 纯电动汽车 充电设备 动力供应 气体动力 设备成本 续航里程 充电站 零污染 车体 供能 增程 太阳能 转换 能源 环保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太阳能动力系统和气动驱动系统;前悬架和后悬架中的一个设置有太阳能动力系统,另一个设置有气动驱动系统。本发明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太阳能对汽车进行充电增程,以及车体本身振动能量回收转换为气体动力能源的两种供能方式,解决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设备不健全、充电站工程巨大且设备成本高等问题,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廉价、零污染的动力供应方案和全新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当今新能源汽车中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一类产品,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短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而大规模的充电站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并且势必占用本来就紧张的地面空间。同时,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充电时间很长,充电效率不高,安装在开放场地的充电桩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所以,如何改进纯电动汽车以及各类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动力组件,提高能源收集效率、减少能源耗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存在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设备不健全、充电站工程巨大且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太阳能动力系统和气动驱动系统;所述前悬架和所述后悬架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太阳能动力系统,另一个设置有所述气动驱动系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太阳能动力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太阳能集电板、蓄电池和电动机;所述太阳能集电板设置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顶,所述蓄电池设置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备箱,所述电动机设置于所述后悬架。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太阳能集电板设置于车顶,采光效果好、充电效率高,且不影响汽车行驶质量,不增加汽车风阻;蓄电池设置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备箱,可同时减少线束布置,并且能够将控制器也存放于后备箱,前后比重合理分配,保证了整车质量的平衡;电动机与后悬架连接,动力直接且不占用车内乘坐空间。整个太阳能动力系统组件用于驱动后轮旋转,满足汽车的后驱动力结构设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气动驱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罐和气体马达;所述储气罐设置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前部,所述气体马达设置于副车架的一侧。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储气罐用于驱动气体马达带动汽车前轮旋转,可以单独由前轮驱动形式,也可以和太阳能后驱结构共同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储气罐沿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布置。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储气罐的位置设计,合理利用了新能源汽车无燃油发动机的前舱空间,且能够保证整车重心平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前悬架采用双叉臂式结构。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双叉臂式结构的悬架技术成熟、乘坐舒适、驾驶操控性能好。并且,由于储气罐的放置位于汽车纵向中轴线,所以,双叉臂式结构的前悬架更优,可使前悬架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带传动装置;所述气体马达的旋转轴沿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纵向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带传动装置的传动带垂直于所述气体马达的旋转轴,用于带动车轮转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气体马达纵向布置,而带传动装置的传动带横向布置,使得气动驱动系统动力的传动方向符合车辆前进方向。具体地,可将气体马达设置于副车架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7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