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橡胶软管的软体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8537.0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8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杰;张鹏;王柯力;徐望舒;王家乐;骆敏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25J15/10 | 分类号: | B25J15/10;B25J1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徐瑛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 橡胶 软管 软体 机械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嵌入橡胶软管的软体机械手,包括3只相同规格的软体触手、用来安装软体触手的刚性固定架。每只触手内部嵌有高弹性乳胶管,省去传统机械手制造的复杂工艺;进行分层注胶时,在触手一侧硅胶层中掺杂不可拉伸的纤维,使其在弯曲时更易于向单侧弯曲;触手另一侧表面进行开槽,降低了其表面刚度,使得软体手在满足一定的弯曲度时所需驱动力更小;每只触手末端弯曲时形成圆柱形状的凸柱进以增加对不同物体的包覆能力,能够更好地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抓持。本发明利用对橡胶软管的合理布局以及机械手自身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控制压强大小实现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抓取,在不更换机械手的情况下实现对多种物品的抓取作业,适用于复杂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体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橡胶软管的软体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工业中大多依靠刚性材料制成的机械手实现物品的抓取,其对单一品种、特定形状的物品有着一定的抓取效率和准确度。但是,当面临需要处理多种复杂形状的物品时,其表现并不佳。目前的机械手基于机械结构实现手指关节的弯曲,通过多关节串联组成机械手手指,通过微型电机、推举气缸、钢丝绳牵引等方式带动机械结构来实现手指的收缩运动,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但是结构都比较复杂,控制过程繁琐,对于仅抓取物品功能的应用经济性较差,并且成本高、机械结构复杂、易损坏、控制难度高无法达到柔性控制需求。
随着对机器人抓取的精度和广泛适用度的要求日益升高,机器人所要操作的对象也从规则、结构化、刚性操作对象转向混乱或非结构化领域。传统机器人机械手夹爪所使用的刚性、低自由度末端执行机构通常惯量较大且成本较高,能执行的动作类型有限,安全系数低、环境适应性差、可靠性低、传动效率低下、噪声大,在非结构化和高度拥挤的环境中常会遇到困难,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空间、结构受限,环境复杂、多变,操作对象结构多样化要求。
申请号为CN201510311981.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器人仿生手指,包括保持架和气囊,所述气囊为长条筒状结构,所述保持架为长条片状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自然状态下呈弯曲状,所述保持架轴向贴合在气囊的气囊壁上,使得气囊在自然状态下呈弯曲状;气囊与保持架贴合,可以在气囊气压较小时保持一定刚度,气囊截面曲率小的一侧壁厚大于另一侧可保证压强增大时薄壁侧伸长量大于壁厚侧以利于驱动手指伸直,气囊内嵌簧丝以减小气囊伸长过程中径向的变形,在减压时利于气囊恢复原状,气囊负压时仍可保持初始形状,气囊外侧设有若干凸点可增加气囊的摩擦力,有利于抓取物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嵌入橡胶软管的软体机械手,通过对橡胶软管的合理布局以及机械爪自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增加抓取系统的冗余度,实现对不同物体抓取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嵌入橡胶软管的软体机械手,包括3只相同规格的软体触手、用以安装软体触手的刚性固定架,所述触手每只的长度为120~160mm,厚度为16~18mm,宽度为28~32mm,重量为700~900g,所述触手内部采用分层注胶,在靠近所述触手抓取侧一层为硅胶与纤维的复合层,中间一层硅胶中按连续U型状铺设橡胶软管,外侧一层为硅胶,连续U型的橡胶软管使得气体输送通畅,且增大了抓手的有效利用面积,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弯曲。
在硅胶中掺杂不可拉伸纤维,如无纺布,达到使其不同层次间刚度不同,从而使其在弯曲时更易向单侧弯曲,同时在中间一层呈连续U型铺设橡胶软管,在对橡胶软管进行充气加压后,橡胶软管膨胀产生轴向力,驱使触手进行拉伸。由于第一层中为硅胶与纤维的混合物,其刚度强于第三层,故其相较于第三层难于拉伸。因此上下两层的伸长量必然不同,故而触手能够进行单侧弯曲。
进一步的,在所述触手外侧进行阵列开槽,所述槽的形状为U形或V形;降低了其表面刚度,使得软体爪在达到一定的弯曲度时所需的驱动力更小。
进一步的,在所述触手的末端设计线性阵列的圆柱形的凸柱结构;以增加对不同物体的包覆能力,使得其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抓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8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