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实施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27514.8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1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金滔;温向明;王鲁晗;路兆铭;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4/40;H04W2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宋海龙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移动 边缘 计算 实施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车载终端经由基站将数据包发送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步骤2,所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车联网数据,如果是非车联网数据则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核心网进行处理,如果是车联网数据则通过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后通过基站发送至特定的车载终端。利用本发明可解决车联网中网络时延过高和网络负荷过大等问题,通过把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部署到汇聚机房,利用服务器上的流量分流网关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不同目的地址的转发,使得车联网信息在网络边缘处理,从而提升网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实施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边缘计算是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提出的在网络边缘增加智能和计算单元,使得业务本地化、近距离部署成为可能的一项新技术。移动边缘计算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云计算因终端资源有限问题而带来的网络负荷与传输时延,所以它被设计之初就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点。移动边缘计算在无线接入侧部署服务器来为移动网络边缘提供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使得业务本地化、近距离部署称为可能,能够更好地支持高带宽、低时延业务。同时,移动边缘计算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网络上下文来实现与集中化云计算平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以降低传输网络的压力,让网络运营商能够于基站侧快速处理信息,实现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截止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并将在未来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以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采用车辆的长途、短途交通运输的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面临着道路拥堵、货运成本高、安全难以保障等严峻挑战。车联网可以实现道路危险预警,减少道路拥堵并提升智能交通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提供如寻找车辆位置、停车位导航等增值服务。超视距的信息交互使得智能交通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但于此同时带来的巨大数据量是当前网络所不能承受的;除此之外,虽然LTE网络已经能将时延控制在100ms以下,但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分析LTE网络结构可以看到,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往往有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物理距离,无论怎么去优化网络始终绕不开这一段冗长的物理距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移动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尤其是将移动边缘计算与车联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移动边缘计算高带宽低时延的技术特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车载终端经由基站将数据包发送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步骤2,所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车联网数据,如果是非车联网数据则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核心网进行处理,如果是车联网数据则通过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后发送至相应基站,再由基站发送至特定的车载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载终端,用于发送车联网数据或非车联网数据;基站,用于在车载终端与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用于对所述车联网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车联网数据通过基站发送给车载终端,并且将非车联网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进行处理。
本发明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相关研究,参考现网主要架构,针对车联网中大数据量和低时延要求提出了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在现网当中部署位置和具体架构、数据传输流程,通过流量分流网关进行流量分流,然后经解包后把车联网数据发送至平台处理,反馈信息也由相同链路传送回终端。此架构下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不会对现网产生任何影响,同时还解决了车联网带来的网络负荷增加与时延过高等问题,能很大程度上优化车联网网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联网中移动边缘计算实施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7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