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24218.2 | 申请日: | 2018-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仙珑宇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棒 金属伸缩管 盒体 车厢 车厢顶部 汽车撞击 支撑装置 卷收器 容纳箱 支撑柱 塑料管 车辆碰撞 动力电池 盒体下部 可靠保证 两端封闭 身体伤害 输送管道 输送通道 水平转动 内表面 上表面 推动器 中空的 上端 伸入 变形 电机 供电 | ||
1.一种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包括车厢和用于供电的动力电池;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厢顶部上表面上的容纳箱(1),设于容纳箱中的盒体(2),设于盒体中的若干个中空的钢棒和钢棒推动器(3),与盒体下部连接的支撑柱,设于盒体上的M个钢棒输送管道(4),用于带动支撑柱水平转动的第一电机(5),设于车厢顶部的内表面上的M条金属伸缩管,M大于1;各个钢棒输送通道可分别与各条金属伸缩管上端连接,还包括M个卷收器(6),每个卷收器上均设有可伸入各个金属伸缩管中的两端封闭的塑料管,每条塑料管下端均设有重锤,每条塑料管上部均与1个充气泵(10)连接;车厢顶部设有M个封盖装置(11),车厢上设有若干个碰撞传感器(7)、车厢顶部设有若干个高度传感器(8)和控制器(9),控制器分别与钢棒推动器、各个高度传感器、第一电机、各个卷收器、各个充气泵、各个封盖装置和各个碰撞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其特征是,钢棒推动器包括第二电机(31)和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若干个叶片(32),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其特征是,钢棒输送管道的尺寸大于钢棒的横截面积,钢棒输送管道的尺寸小于钢棒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伸缩管通过弹性绳与车厢顶部连接,金属伸缩管上端与设于车厢顶部的通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各个金属伸缩管下部均设有金属支撑板,相邻金属支撑板之间均设有弹性连接带,车厢底部内设有与各个金属支撑板对应的永磁铁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封盖装置包括设于车厢顶部中的可压住1个金属伸缩管上端的伸缩板(111)和电磁铁(112);伸缩板一端设有与电磁铁对应的条形永磁铁(1111),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7-1)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支撑柱转动,使各个钢棒输送管道与金属伸缩管上部对准;控制器中设有碰撞强度阈值W1和高度阈值W2;
(7-2)各个碰撞传感器检测碰撞信号,各个高度传感器检测车厢顶部的高度信号, 当任一个碰撞传感器检测的碰撞信号强度大于W1并且任2个高度传感器检测的高度值低于W2;
控制器控制钢棒推动器转动,从而带动各个钢棒移动,钢棒被推出盒体进入各个钢棒输送管道中;
(7-3)各个钢棒进入各个金属伸缩管中,钢棒推动器工作时间达到T1后,各个金属伸缩管均被钢棒充满,各个金属伸缩管下端均延伸至与车厢底板接触;
(7-4)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支撑柱转动,使各个钢棒输送通道与各条金属伸缩管上端分开;
(7-5)控制器控制各个卷收器转动,各个塑料管分别进入各个金属伸缩管中的各个钢棒的孔中,各个卷收器工作时间T2后,控制器控制卷收器停止工作;
(7-6)控制器控制各个气泵给各个塑料管充气,各个气泵工作时间T3后,控制器控制各个气泵停止工作,塑料管挤紧各个钢棒;
(7-7)控制器使各个封口装置分别压住各个金属伸缩管的上端,使各个金属伸缩管成为支撑车厢的稳定的柱子,各个金属伸缩管支撑车厢,车厢中的人员不会车厢被挤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撞击支撑装置的方法,封盖装置包括设于车厢顶部中的可压住1个金属伸缩管上端的伸缩板和电磁铁;伸缩板一端设有与电磁铁对应的条形永磁铁,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使各个封口装置分别压住各个金属伸缩管的上端口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电磁铁通电,使每个条形永磁铁与对应的电磁铁之间产生排斥力,每个伸缩板均在磁力的作用下伸出,每个伸缩板均压住对应的金属伸缩管的上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仙珑宇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仙珑宇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42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端模块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加长车身及其加长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