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内部传感器埋置与后期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7513.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胡志平;赵振荣;白朝能;张雨禾;王强;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基 动力 响应 测试 内部 传感器 后期 维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内部传感器埋置与后期维护方法,利用土压力盒保护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保护装置分别对土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保护加固,根据实验需求在路基不同断面的不同层进行土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埋置,各个传感器的引出线经过彩色标记PVC线管包裹后水平延伸至路基外侧,再通过边坡斜置PVC管顺着边坡引出路基范围,并设立传感器引线保护箱对提前埋置的传感器引线端头进行保护,施工完毕通车后,将传感器引线端头连接到测试设备,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发明有效克服了路基动力响应测试与施工间的矛盾,减小因施工对测试仪器和元件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及实验误差,为传感器现场埋置与后期的维护方面提供规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路基现场测试及其后期设备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内部传感器埋置与后期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同时,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路基的好坏,必然反映到路面上来。路面长期的动荷载作用会对路基造成破坏,因此对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研究方式有数值模拟、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现场原位测试能够很直接和明显地反映出试验阶段所出现的各个问题。
近几年路基动力测试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成熟,一般采用在断面不同深度不同部位埋置土压力、温度、湿度、加速度等传感器。通过后期试车运行来反映路基的一些动力响应。但是有关内部传感器埋置的方法与后期的维护方面却少有规范。传感器具有造价高、精度高、传感线细且容易被破坏等特征。大部分传感器在埋置后由于施工影响和后期维护不妥的原因会造成传感器的损坏,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对实验结果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测试成果完善性的损失。针对路基内部传感器的此缺陷,本发明拟提供一套完整的传感器前期预埋与后期维护的措施,来减小经济的损失及其实验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内部传感器埋置与后期维护方法,有效减小经济的损失及其实验的误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路基动力响应测试内部传感器埋置与后期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土压力盒保护装置和加速度传感器保护装置分别对土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保护与加固;
b、根据实验需求在路基不同断面的不同层进行土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埋置,各个传感器的引出线经过彩色标记PVC线管包裹后水平延伸至路基外侧,再通过边坡斜置PVC管顺着边坡引出路基范围之外,路基边设立传感器引线保护箱对提前埋置的传感器引线端头进行保护;
c、路基填筑好之后,人工削坡;
d、人工削坡后对边坡进行硬化及绿化,预留埋置有传感器的断面位置,用保护钢板覆盖;
e、施工完毕通车后,将传感器引线端头连接到测试设备,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土压力盒保护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上保护壳和土压力传感器下保护壳,上下保护壳组成放置土压力传感器的盒体,压力传感器上保护壳顶面为密封软塑保护套;
压力传感器上保护壳和土压力传感器下保护壳侧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土压力盒上壳槽口和土压力盒下壳槽口,对接形成传感器引出线的引出口。
土压力传感器下保护壳下方设置有加大底板,加大底板表面设置有嵌入土压力传感器下保护壳的凸台,凸台侧面设置有传感器引出线的卡位线口。
加速度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上保护壳和加速度传感器下保护壳,上下保护壳组成放置加速度传感器的盒体;
加速度传感器下保护壳为平板形,顶面设置有固定加速度传感器的卡位凸体,加速度传感器上保护壳侧面设置有加速度保护壳槽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未经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7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