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自动辅助寻找牙齿咬合深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997.1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6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嘉庆;尹科棹;彭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3/00;A61C11/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刘英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自动 辅助 寻找 牙齿 咬合 深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辅助寻找牙齿咬合深度的设计方法,采集并读取上下颌牙列和咬合在一起的牙列的三维数据模型;采用点云配准的办法使得扫描的上下颌牙列三维模型咬在一起;采用图形学分类思想,将分界面定义为广义咬合平面,再将点面距离对应为咬合深度,此方法巧妙,不需要人为参与;导出具有咬合深度信息的牙齿模型,并且根据咬合深度不同做可视化展示,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客观的量化指标,来辅助医生在计算机上建立新的咬合关系模型,以更好的指导正畸和正颌的外科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视觉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计算机图形学辅助获得牙齿咬合深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正畸医学,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牙齿咬合关系,还需要一个具体到每颗牙齿的咬合关系,即既要知道哪对牙齿符合咬合关系,还可以量化牙齿对应的咬合深度。也因此,如何确定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区分不同的咬合深度,这两件工作都是临床正畸重要的内容。
传统方法是通过手动调整患者牙齿的石膏模型来确定终末咬合关系,通过激光扫描将该牙齿石膏模型数字化,软件采用配准咬合区域的方法使得牙齿上下颌自动咬合,再在软件环境下完全模拟模型操作的过程,用标记的方法确定咬合关系的牙齿,最后在确定的每一对牙齿之间采用碰撞检测技术得到咬合深度情况。该方法的缺点包括:1)咬合区域的配准过程常常需要医生不断调整咬合关系,医生多次调整会使得咬合关系改变,就很难保证咬合关系的变化是符合唯一变量(治疗产生的改变)原则的,从何影响对治疗效果的判断;2)手动选择每一颗牙齿的区域,费时费力。因此,传统方法一方面完全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并未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如何引入其到传统牙齿正畸领域,从而解放医生的双手,辅助医生治疗方案的设计便成了一个研究热点。然后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计算机科学需要医生丰富的医学知识,但确实也存在不知道如何学习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方法的不够高效和过多医生的参与,使得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医生来说可能存在耗时耗力的影响。如何设计一种高效可行并且医生参与度低的获取咬合关系的方法,辅助医生正畸方案的设计便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高效自动辅助寻找牙齿咬合深度的方法,在初步咬合的数字牙颌模型之上自动获得校正的咬合关系,再通过图形图像学技术自动高效获得咬合深度关系,并具备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效果,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客观的量化指标,来辅助医生在计算机上建立新的咬合关系模型,以更好的指导正畸和正颌的外科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自动辅助寻找牙齿咬合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采集并读取上下颌牙列的三维数据模型,得到上下牙列的三维扫描点云模型a、b;
2、将上下颌牙列咬合在一起采集并读取三维数据模型,得到咬合牙列的三维扫描点云模型c;
3、利用点云配准技术将步骤1中的a向步骤2中的c对齐,保存并读取a移动之后得到的新数据,命名为A;
4、利用点云配准技术将步骤1中的b向步骤2中的c对齐,保存并读取b移动之后得到的新数据,命名为B;
5、A、B已经处于咬合位置的特性,将咬合点定义为距离最近的点,从而获得咬合点集;
6、A的咬合点集合命名为Ta,B的咬合点集合命名为Tb,利用图形学分类思想,得到一个平面S,它由Ta、Tb拟合得到;
7、将咬合点集分成多个子点集;
8、步骤7中的不同子点集拥有不同的权值,到S的距离越大的子点集的权值越大;
9、拥有同一权值的子点集赋值一样的颜色信息;
10、将重新建立的咬合模型连同颜色信息保存并导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