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薯渣粉食品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12814.9 申请日: 2018-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8936432A 公开(公告)日: 2018-12-07
发明(设计)人: 李鹏高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9/00 分类号: A23L19/00;A23L33/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6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全薯 人类食用 薯渣 制作 不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 自动化控制 管道形成 密闭系统 喷雾干燥 生产过程 卫生条件 西式糕点 研磨破碎 可食用 矿物质 水混合 冲调 可控 维生素 淀粉 主食 开水 食用 全程 加工 应用 生产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供人类食用的全薯渣粉食品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作可食用全薯渣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薯渣与水混合进行研磨破碎,喷雾干燥而得。本发明所得全薯渣粉不仅含有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含有薯渣中原有的淀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可以直接供人类食用的食品。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过程可全程在容器、设备和管道形成的密闭系统中进行,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可达到较高的卫生条件,终产品质量可控,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先干燥再粉碎的加工方法,可直接用开水冲调后食用,也可以作为原料用来生产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或者中、西式糕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供人类食用的全薯渣粉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富含淀粉的块根类或块茎类植物被统称为“薯类”。我国常见的薯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芋头及山药等。这些农作物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并不相同。其中,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L.]Lam)为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薯、白薯、番薯、番茹、甘储、朱薯、金薯、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苕、阿鹅、萌番薯等,其块根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位。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又称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位。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巴豆亚科木薯属直立灌木,高1.5-3米,其块根圆柱状,富含淀粉,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位。芋头(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又名芋、芋艿,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其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位。山药又名薯蓣(学名: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为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富含淀粉,可药食两用。从化学组成的角度来讲,这些薯类作物最主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其产品器官(块根或块茎)中的淀粉含量高,鲜薯一般含淀粉8%~40%,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兼用作物。由于薯类食品中的淀粉含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谷类食物的水平,因此常可以作为主食食用。除此之外,薯类食品普遍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质地细腻,对胃肠刺激性小,是人类食物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对现代人由于久坐不动及高油、高盐、高糖等饮食习惯导致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生活习惯病(也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各种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比较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的马铃薯产量为9907万吨,甘薯产量为7057万吨,木薯产量为478万吨,芋头产量为18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6%、67%、1.7%和18%左右。其中,我国甘薯和马铃薯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芋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木薯产量居世界第15位。

在我国,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除了鲜食以外,均有一个重要的工业用途,就是以它们为原料提取淀粉。但是,目前薯类淀粉加工业普遍面临一个巨大难题,就是其加工副产品(包括薯渣和加工废水)难以处理。在提取薯类淀粉过程中要先加入大量的水分,将薯类块根或者块茎细胞破碎,释放出其中所含的淀粉,然后将淀粉收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艺废水和废渣。这些副产物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有机物质,水分含量又高,因此非常容易孳生微生物,发生腐败变质。同时,由于水分含量高,这些副产物的体积和质量也非常大,往往是原料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些副产物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的话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处理的话又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和生产成本,已严重阻碍了薯类淀粉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发出创新性的加工利用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2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