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8331.1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减震器外壳输入了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确保所希望的刚性和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在设置有用于将支承车辆的驱动源的扭力杆(48)安装于减震器外壳(14)的扭力杆安装机构(46)的车身前部构造(10)中,具有:前部安装部(44a),其将扭力杆安装机构(46)安装于减震器外壳(14)的车辆前方;以及后部安装部(44b),其与前部安装部(44a)相比位于车辆后方,并将扭力杆安装机构(46)安装于减震器外壳(14),减震器外壳(14)具有在前部安装部(44a)和后部安装部(44b)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组横加强筋(28a、28b)。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具有连结有从发动机侧延伸的扭力杆的端部的扭力杆用托架,并且将该扭力杆用托架配置于减震器外壳。
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前部构造而言,进一步地设置有相对于减震器外壳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加强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87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相对于减震器外壳设置了扭力杆用托架的情况下,借助扭力杆用托架将从发动机侧传递来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向减震器外壳输入。
因此,需要针对减震器外壳输入了来自发动机侧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过大载荷时的对策。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减震器外壳输入了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刚性和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设置有用于将支承车辆的驱动源的安装座部件安装于减震器外壳的托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部安装部,其将所述托架机构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外壳的车辆前方;后部安装部,其与所述前部安装部相比位于车辆后方,并将所述托架机构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外壳,所述减震器外壳具有在所述前部安装部和所述后部安装部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本发明能够获得在对减震器外壳输入了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刚性和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车辆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右侧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拆下下托架和支承托架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构成扭力杆安装机构的上托架、下托架以及支承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减震器外壳的内表面(表面)的扭力杆安装机构和与减震器外壳的外表面(背面)接合的加强板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减震器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从外表面侧观察加强板的图,是表示各部件与加强板的连接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前部构造
12 减震器基座
14 减震器外壳
24 第1纵壁部
26 第2纵壁部
28a、28b 横加强筋(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8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井下采煤工作面支撑搬运车后车架设置自动伸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