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相供电方式下的车载自动过分相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7836.2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9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娟;楚振宇;李春林;魏宏伟;汪吉健;王潘潘;郭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0 | 分类号: | B60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方式 车载 自动 过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相供电方式下的车载自动过分相的方法和系统。其中的系统包括:多个牵引变电所、运行方式判断设备、车载控制设备和磁感应器组。应用本发明使得同相供电系统中的列车可以在牵引变电所的分相点处正常按贯通方式或分段方式运行而不需要断电通过,在同相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处由于相邻牵引变电所越区或其他情况需要同相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进行异相供电时则可以按电分相方式运行,实现自动断电过分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系统同相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相供电方式下的车载自动过分相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行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为了求得对电力系统的平衡,现有技术中的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一般都是采用三相进线换相连接,接触网一般采用分段分相供电,各相之间装设电分相装置。因此,列车在过分相时要退级、断电,并依靠惯性通过“电分相”。然而,由于其机械、电气上的弱点,电分相不仅已经成为速度和牵引力损失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整个系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采用单相变压器供电的同相供电系统和采用同相供电装置的同相供电系统能够取消牵引变电所出口接触网电分相,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提高供电能力和线路运力,节能节容,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但是,由于事故情况下越区供电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牵引变电所出口处仍然是按电分相设置,现有的过分相装置均要求途经的机车断电通过,因此导致即使牵引变电所为同相供电,但机车仍然是按异相供电断电通过,从而使得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正常运行可以取消电分相的这一巨大优势无法得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相供电方式下的车载自动过分相的方法和系统,从而使得同相供电系统中的列车可以在牵引变电所的分相点处正常按贯通方式或分段方式运行而不需要断电通过,在同相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处由于相邻牵引变电所越区或其他情况需要同相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进行异相供电时则可以按电分相方式运行,实现自动断电过分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相供电方式下的车载自动过分相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牵引变电所、运行方式判断设备、车载控制设备和磁感应器组;
所述多个牵引变电所依次设置在轨道沿线,且每个牵引变电所均具有至少一个依次设置在轨道沿线的分相点;每个分相点均设置有一个运行方式判断设备和磁感应器组;
所述运行方式判断设备包括:运行方式判断器、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
所述运行方式判断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的常开常闭接点连接,所述运行方式判断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磁感应器组中的第一磁感应器和第二磁感应器连接;所述运行方式判断器用于根据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的通断状态来接通或断开第一磁感应器所在的第一电磁感应回路和第二磁感应器所在的第二电磁感应回路;
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一端与牵引变电所的第一供电臂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另一端与电分相中性区的接触网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一端与牵引变电所的第二供电臂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另一端与电分相中性区的接触网连接;
所述磁感应器组包括:依次设置在分相点附近的单股道上的第一磁感应器、第二磁感应器、第三磁感应器、第四磁感应器、第五磁感应器和第六磁感应器;
所述车载控制设备设置在列车上,用于根据磁感应器组的各个磁感应器的磁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列车在所述牵引变电所的分相点处按贯通方式或分段方式运行而不需要断电通过,或者按电分相方式运行。
其中,所述车载控制设备包括:
车载自动控制器和分别设置在列车的前端和后端的两个信号接收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7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驱动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接触网的可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