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93865.1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7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丘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丰永冠塑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485;H01M4/62;H01M4/134;H01M4/139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赣州捷信协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1 | 代理人: | 刘花 |
| 地址: | 341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清洗硅基底,分别以锡靶和镍靶为靶材,在硅基底上沉积一层氧化锡和镍金属;(2)以甲烷为辅助气体,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的方式将金刚石粉与铝粉的混合物喷涂到步骤(1)的硅基底表面,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在硅基底表面依次沉积氧化锡和镍金属,接着以甲烷作为辅助气体,将金刚石粉和铝粉喷涂在依次沉积有氧化锡和镍金属的硅基底表面,解决了硅基底和氧化锡的电子导电率较低的问题;同时,金刚石具有优异的刚性,抑制硅基底和氧化锡在嵌脱锂过程中存在的体积效应,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都不断寻求更加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放电电压稳定、充放电快速和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相对较多,无论从材料种类的选择还是改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正极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现有的以碳为主的负极材料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负极材料作为储锂的主体,其容量和稳定性是影响性能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或改性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然而,石墨的理论嵌锂最大容量仅为372mAh/g,且首次不可逆损失大,倍率放电性能差;另外,在锂离子嵌入时,电解液中的部分溶剂也会跟随嵌入,容易发生结构的变化,显然难以满足锂离子电池大功率、高容量的要求。因此,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负极材料的更新换代显得更为迫切。
未来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必须向高容量方向发展,才能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硅材料是一种具有超高比容量(理论容量达到4200mAh/g)的负极材料,是传统碳系材料容量的十余倍,且放电平台与之相当,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然而,纯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体积膨胀率300%),导致其粉化,进而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纯硅的电子导电率较低,难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硅在锂脱嵌时带来的体积变化,通过在硅基底表面生成的碳纳米管确保较高的导电率,满足锂离子电池大电流充放电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硅基底,分别以锡靶和镍靶为靶材,在硅基底上沉积一层氧化锡和镍金属;
(2)以甲烷为辅助气体,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的方式将金刚石粉与铝粉的混合物喷涂到步骤(1)的硅基底表面,得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优选的,在硅基底清洗干净后,将硅基底置于沉积室中,在惰性气体的存在下,打开偏压电源,用惰性气体的等离子体对硅基底进行溅射清洗;
所述溅射清洗的工艺参数为,电源功率30kW;沉积室压强为2~5Pa,对基底施加的负偏压为-600V,所述偏压占空比为50%,溅射清洗的时间为10~20min。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氧化锡的沉积厚度为1~5μm、镍金属的沉积厚度为0.5~1μm。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超音速火焰喷涂的喷涂参数为,采用氧气作为助燃气,氢气作为燃气,氮气作为送粉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丰永冠塑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丰永冠塑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3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